象骨

《中药大辞典》:象骨

拼音注音
Xiànɡ Gǔ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象科动物亚洲象骨骼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象皮"条。

化学成分

水分约占1/2,有机物约占1/4,其中有骨胶原、脂肪等,无机物大部分为磷酸钙,尚含少量碳酸钙、磷酸镁等。
据对亚洲象股、胫骨的外层骨的分析,含灰分68.60%,磷11.46%,镁0.35%,钠0.60%,二氧化碳4.25%,羟基脯氨酸2.89%,氨基己糖0.12%,柠檬酸1.35%,乳酸0.03%。

功能主治

《纲目》:"解毒。
"

复方

治脾胃虚热,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不消,食辄呕吐,泄泻脓血,四肢沉重,脐腹疼痛,里急夜起频并,不思饮食:象骨四两,诃子肉二两,肉豆蔻一两。
枳壳一两,甘草二两,干姜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和滓热服,食前,日三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象骨

拼音注音
Xiànɡ Gǔ
英文名
Elephant bone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骨骼。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ephas maxim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宰象时,去皮、肉、脂肪,剔取骨骼,洗净,晾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湿度较高的热带、亚热带或其复合类型的沟谷,山坡及稀树地带。
具群居性,性喜水,早晨及夜晚觅食,爱吃野芭蕉芦类、棕叶芦、董棕、各种竹类。

资源分布:分布于亚洲南部各国,我国仅云南南部及西南部有分布,数量不多。

原形态

亚洲象,身体头庞大,体高可达2.5m,重可达5-6t。
头长大,前额凹,颈短。
耳较大,似蒲扇,向后遮盖颈部两侧,眼睛小。
鼻吻呈圆筒形,突出甚长,舒展伸缩自如,可垂至地面,下面较细,末端为筒形,突出甚长,舒展伸缩自如,可垂到地面,下面较细,末端为鼻孔,杯口状,前缘有一指状突起,是持握器管。
雄象上颌门齿突出口外,略向上翘,长达1.5-1.8m,全齿呈圆锥体状,每对象牙重约20kg。
四肢粗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
全身灰色或棕灰色,皮厚,皱褐多,稀疏地散生着粗毛。

化学成分

亚洲象骨骼含水分约占1/2, 有机物约占1/4,其中有骨胶原、脂肪等。
无机物大部分为磷酸钙,尚含少量碳酸钙、磷酸镁等。
股骨及胫骨外层骨的含灰分68.60%,磷11.46% ,镁0.35% ,钠0.60% ,二氧化碳4.25% ,羟基脯氨酸2.89% ,氨基己糖0.12% ,柠檬酸1.35% ,乳酸0.03%等。

归经

脾;肾经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解毒生肌。
主胃热呕吐;泄泻脓血;臁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适量;或烧灰酒冲,3-6g。
外用:适量,烧灰涂敷。

复方

治脾胃虚热,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喧气不消,食辄呕吐,泄泻脓血,四肢沉重,脐腹疼痛,里急夜起频并,不思饮食:象骨四两,诃子肉二两,肉豆蔻一两,枳壳一两,甘草二两,于姜半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和滓热服,食前,日三服。

各家论述

《纲目》:解毒。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259061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