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屑
来自长鼻目象科动物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L.,以牙屑入药。
甘,寒。
清热定惊,拔毒生肌。
用于惊风癫痫,热痰骨蒸;痈疮肿毒。
0.5~1钱。
本品多为加工雕刻象牙时刮下的碎屑。
《药性论》
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牙齿,多以雕刻象牙时剩下的碎料供药用。
非洲象的牙,亦同等入药。
动物形态详"象皮"条。
多呈碎屑状,形状极不规则。
表面浅赤或黄色,并有纵行的浅沟纹。
内为银白色。
片块状者,纵剖面有纵横交叉的波纹,横断面可见同心轮纹。
质坚而脆。
无臭,无味。
以外面浅赤色,内面银白色、显油性者为佳。
含磷酸钙、牙基质及少量脂肪等。
象牙含有机物较多,是其特点。
《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
甘,寒。
①《海药本草》:"寒。
"
②《日华子本草》:"平。
"
③《品汇精要》:"味淡,性平,无毒。
"
④《纲目》:"甘,寒,无毒。
"
清热镇惊,解毒生肌。
治痫病惊悸,骨蒸痰热,痈肿疮毒,痔漏。
①《海药本草》:"主风痫热,骨蒸劳,诸疮等,并皆宜生屑入药。
"
②《日华子本草》:"治小便不通,生煎服之;小便多,烧灰饮下。
"
③《开宝本草》:"主诸铁及杂物入肉,刮取屑,细研和水敷疮上。
"
④《医学入门》:"生为末,主诸疮痔瘘,生肌填口最速。
"
⑤《本草经疏》:"治恶疮,拔毒,长肉,生肌,去漏管。
"
⑥《本草正》:"能清心肾之火,可疗惊悸风狂,骨蒸痰热。
"
内服:研末,0.5~1钱;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治杨梅疮成漏:象牙三钱,鳖甲、猬皮各一个、为末,枣肉丸樱桃大,每一丸,空心小便化下,服七日后,仍用三味为末,猪胆汁调敷。
出自《药性论》;《本草衍义》:象牙,取口两边各出一牙,下垂夹鼻者,非口内食齿。
药材基源:为象科动物亚洲象的牙齿。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ephas maximu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多以雕刻象牙时剩下的碎料供药用。
生态环境: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m以下的湿度较高的热带、亚热带或其复合类型的沟谷,山坡及稀树地带。
具群居性,性喜水,早晨及夜晚觅食,爱吃野芭蕉芦类、棕叶芦、董棕、各种竹类。
资源分布:分布于亚洲南部各国,我国仅云南南部及西南部有分布,数量不多。
亚洲象,身体头庞大,体高可达2.5m,重可达5-6t。
头长大,前额凹,颈短。
耳较大,似蒲扇,向后遮盖颈部两侧,眼睛小。
鼻吻呈圆筒形,突出甚长,舒展伸缩自如,可垂至地面,下面较细,末端为筒形,突出甚长,舒展伸缩自如,可垂到地面,下面较细,末端为鼻孔,杯口状,前缘有一指状突起,是持握器管。
雄象上颌门齿突出口外,略向上翘,长达1.5-1.8m,全齿呈圆锥体状,每对象牙重约20kg。
四肢粗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
全身灰色或棕灰色,皮厚,皱褐多,稀疏地散生着粗毛。
性状鉴别,本品多呈碎屑状,形状极不规则。
表面浅赤色或黄色,并有纵行的浅沟纹。
内为银白色。
片块状者,纵剖面有纵横交叉的波纹,横断面可见同心轮纹。
质坚而脆。
无臭,无味。
以外面浅赤色、内面银白色、显油性者为佳。
亚洲象的牙含磷酸钙57%-60%,牙基质含磷酸钙40%-43%,少量脂肪。
牙中有机物质含量较高,是其特点。
《开宝本草》:“刮取屑,细研。
”屑为末,炙令黄。
“《医宗金鉴》:“切碎。
”《本草分经》:“锉屑煎服。
”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或粉碎成细粉。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心;肾经
味甘;性寒
清热镇惊;解毒生肌。
主癫痫;惊风;骨蒸劳热;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痔漏
内服:研末,1-3g;或磨汁;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治杨梅疮成漏:象牙三钱,鳖甲、猬皮各一个。
为未,枣肉九樱桃大,每一丸,空心小便化下,服七日后,仍用三味为末,猪胆汁调敷。
1.《海药本草》:主风痫热,骨蒸劳,诸疮等,并皆宜生屑入药。
2.《日华子本草》:治小便不通,生煎服之;小便多,烧灰饮下。
3.《开宝本草》:主诸铁及杂物入肉,刮取屑,细研和水敷疮上。
4.《医学入门》:生为末,主诸疮痔瘘,生肌填口最速。
5.《本草经疏》:治恶疮,拔毒,长肉,生肌,去漏管。
6.《本草正》:能清心肾之火,可疗惊悸风狂,骨蒸痰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