杓儿菜
菊科天名精属植物金挖耳Carpesium cernuum L.和倒盖菊C. divaricatum Sieb. et Zucc.的全草。
夏秋采收,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苦、辛,寒。
有小毒。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痛,急性肠炎,痢疾,尿路感染,淋巴结结核;外用治疮疖肿毒,乳腺炎,腮腺炎,带状疱疹,毒蛇咬伤。
2~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芸香草、毛叶草,野烟叶、野思草,野烟,倒提壶,金挖耳,野葵花、六氏草、毛叶芸香草、野朝阳柄。
《滇南本草》
为菊科植物烟管头草的全草。
夏季初开花时拔取全株,除去老茎及根,切成小段,晒干。
生于路旁、山坡及森林边。
分布东北、华北、华中、西南、西北等地。
产于云南、四川等地。
越年生直立草本。
高60~90厘米。
多分枝。
全株被白色柔毛。
单叶互生;基出叶阔大,花时脱落;下部叶篦状长椭圆形,长9~25厘米,宽4~6厘米,锐或钝尖,边缘具小锯齿或浅波状,叶基急狭,下延至柄,两面被有白毛,质薄;上部叶小形,广披针形,边缘浅齿,尖头,基部狭楔形,具短柄。
头状花序顶生,初直立,开花时下垂,直径15毫米;苞叶多数,线状披针形,大小不一,长2~5厘米;总苞片淡绿色,多列,长7~8毫米,外片叶状,内片狭长椭圆形,钝尖,干膜质状;个花黄色,全为管状花;边缘花雌性,多列,花冠3~5齿裂,结实;中部花两性,结实,管稍粗大,花冠4~5裂,药基部箭形,花柱线形,稍扁平,圆头。
瘦果线形,长4.5~5毫米,上有条纹,无冠毛。
花期秋季。
本植物的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干燥全草,茎具细纵纹,表面绿色或黑棕色,被有白色茸毛;折断面粗糙,皮部纤维性强,髓部疏松,最外一层表皮易剥离。
叶多破碎不全,两面均被茸毛。
头状花着生于分枝的顶端,花梗向下弯曲,近倒悬状,花梗上附有叶片。
有香气。
以新鲜、色绿、无老茎者为佳。
苦辛,寒。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微辛。
"
②《云南中草药》:"甘,寒。
"
《滇南本草》:"慢惊不宜服此药。
"
清热,解毒,消肿。
治咽喉肿痛,乳蛾,痄腮,风火牙痛,痈肿疮毒。
①《滇南本草》:"泻诸经实热、客热,清咽喉热毒肿痛、风火牙痛、乳蛾痄腮,排脓溃散,伤风头痛,虚劳骨蒸,小儿惊风发搐、角弓反张。
"
②《草木便方》:"解热毒,涂无名肿毒,风寒湿痹肿痛。
"
③《四川中药志》:"能发汗,治疟疾及喉痹。
作外用可洗一切黄水疮、疥疮、脓泡疮及痔疮。
"
④《云南中草药》:"治小儿肺炎,泌尿道感染。
疮疖用鲜叶捣烂敷患处。
"
内服:煎汤,1~3钱;或捣汁。
外用:煎水漱口或捣汁涂。
①治伤风头疼发热:芸香草一钱,苏叶一分,白芷三分,川芎一钱。
姜皮为引,煎汤服。
②治小儿外乳蛾,乍腮红肿疼痛,热核:芸香草二钱,白头翁二钱,亦芍二钱。
水煎点酒服。
③治阳明实火,牙根肿痛,风火虫牙:芸香草三钱,花椒十五粒。
煎汤频频漱口,或点酒服,或噙牙上。
④治痈疽红肿,有脓者溃,无脓者散:芸香草不拘多少,煎水点水酒服。
⑤治小儿急惊,角弓反张,发搐,手足蹬摇:芸香草水煎,点水酒服;或加朱砂一分,蚯蚓二条,点水酒服。
⑥治阴疟:挖耳草、野棉花头、鱼鳅串。
煎服。
一支箭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为唇形科植物紫背黄芩的全草。
夏、秋采集。
晒干。
生于林下、阴湿灌木丛中,分布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多年生草本。
茎四棱形。
叶对生;有柄;卵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红色。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蓝色。
小坚果。
苦,寒。
解表退热,消炎解毒。
治感冒,高热,胃肠炎,咽喉肿痛,痈毒疔疮,中耳炎。
内服:煎汤,0.5~1两。
外用:捣汁滴耳。
一支箭、紫背草、熊胆草、夜行草、野行草、退色黄芩、四天红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紫前黄芩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utellaria discolor Wall. Ex Bent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10-1800m间的山地林下、溪边或草坡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多年生上升或直立草本。
茎高5.5-38cm,密被微柔毛,常带红色。
茎叶常2-4对,密集于茎基如基生叶状,具短柄;叶片椭圆形,卵圆形或宽椭圆形,长1.5-7.4cm,宽1-4.8cm,两面被短柔毛,下面常带紫色。
花互生或少数花序下部者对生,组成背腹向,长5-24cm的总状花序;花萼长约2mm,盾片开张,半圆形,果时增大,高起且外反,几与萼等长;花冠紫色,长9-12mm,冠筒由下至上渐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盔状,先端微凹;雄期6-11月,果实渐次成熟。
根含黄酮类成分:5,7-二羟基-8,2-二甲氧基黄烷酮吡喃葡萄糖甙(5,7,26-tetrahydroxy-8-methoxyflavone 2-O-β-D-(2-O-caffeoyl) glu-copyranoside),白杨素(chrysin),汉黄芩素,芹菜素(apigenin),木犀草素(luteolin),5,7-二羟基-8,2-二甲氧基黄酮(5,7-dihydroxy-8,2-dimethoxyflavone),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5,7-二羟基-8,2,6-三甲氧基黄酮,白杨素7-O-葡萄糖酸甙(chrysin-7-O-glucuronide)[3]。
味苦;性寒
解表退热;止咳;清热解毒。
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吐泻腹痛;虚劳咳嗽;热毒疮痈;中耳炎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理,捣汁滴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