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香薷、小叶香薷[浙江]、痧药草、小叶天香薷、野香草
唇形科荠宁属植物苏州荠宁Mosla soochouensis Matsuda,以地上全草入药。
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扎成小把,鲜用或阴干。
辛,温。
解毒消炎,利尿镇痛。
用于中暑,感冒,胃痛,扁桃体炎;外用治蜈蚣咬伤。
3~5钱;外用全草捣汁外敷。
土香薷、痧药草、小叶香薷、小叶天香油、野香草。
《浙江民间草药》
为唇形科植物苏州荠薴的全草。
7~10月采收,阴干。
生于山坡或树荫下肥沃土地上。
分布浙江、江苏等地。
产于浙江。
一年生芳香性草本,高30~40厘米,多分枝。
茎方形,疏被倒伏的短柔毛。
叶对生,披针形,长2~3厘米,阔5~8毫米,先端渐尖,基部近楔形,具疏生锯齿,光滑,下面密布腺点;叶柄长5毫米。
疏生的总状花序顶生;苞片极小,近圆形,先端具短尖头;花长约6毫米;花萼钟形,5裂,外被短毛;花冠淡红色,长为花萼的2倍,上唇直立有缺凹,下唇3裂,中央裂片最大;雄蕊4,后雄蕊或上部的雄蕊发育,稍突出于花冠外,药室2枚,广歧,前雄蕊或下部的雄蕊退化;雌蕊1,子房深4裂,花柱稍凸出,2裂,柱头不等。
小坚果棕色,圆形,网状,具有细小的腺点,基部具有明显的果脐。
花期9~10月。
果期10~11月。
干燥全草,茎方形,外表棕色,被稀疏白色柔毛,单轴多分枝。
叶对生,多卷曲,舒展后,完整的叶呈披针形,边缘有锯齿。
顶端着生总状花序,花冠唇形。
气清香。
《浙江民间草药》:"性温,微辛。
"
解表,理气止痛。
治感冒,扁桃体炎,痧气腹痛,胃气痛。
①《浙江民间草药》:"开膈理气。
治胃气痛,痧气。
"
②《杭州药植志》:"治感冒和吐血。
"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消炎,利尿镇痛。
治中暑,感冒,胃痛。
"
内服:煎汤,2~5钱。
①治溃疡病:五香草、红木香各三钱,蒲公英一两,徐长卿二钱。
水煎服。
②治扁桃体炎:五香草一两五钱,加蜂蜜适量。
水煎服。
③治疖子:五香草、野菊花各三钱,紫花地丁、蒲公英各一两。
水煎服。
④治蜈蚣咬伤:五香草捣汁外敷。
土香薷、痧药草、小叶香薷、小叶天香油、野香草
出自《浙江民间草药》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苏州荠苎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sla soochowensis Matsuda [Or-thodon soochowensis C. Y. Wu]
采收和储藏:7-10月采收全草,晒干或鲜用。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草坡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和江西东部。
一年生草本,高12-50cm。
茎直立,四棱形,被疏短柔毛。
叶对生;叶柄长2-7mm,略被柔毛;叶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2-2.2cm,宽0.2-0.4cm,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边缘具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被微柔毛,下面脉上被短硬毛,有腺点。
轮伞花序2花,在主茎及侧枝上组成顶生的假总状花序,长2-5mm,疏花;苞片小;排列稀疏,近圆形至卵形,长1.5-2.5mm,先端尾尖,上面被柔毛,下面密布腺点;花萼钟形,长约3mm,外面被柔毛及腺点,萼齿5,二唇形,后3齿较短,前2齿深裂;花冠紫色,长6-7mm,外面被微柔毛,上唇直立,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后对能育,略伸出;子房4裂,花柱基生,柱头2裂。
小坚果球形,褐色,具网纹。
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性状鉴别 茎细方柱形,多分枝,长20-42cm,表面灰绿色至紫色,被向阳花柔毛,质脆。
叶对生,卷曲皱缩,展平后呈条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1.5-3cm,宽2-5mm,两面有短柔毛及腺点。
花争缩成团,苞片小,长仅1.5-2.5cm,花冠淡紫色。
小坚果类球形,表面黑褐色。
有细网纹。
气香浓郁,味辛、凉。
对大鼠、小鼠之亚急性试验,证明毒性很小。
小鼠一次腹腔注射煎剂,半数致死量为10.1g/kg。
从全草挥发油中分得26个成分,已鉴定出9个;荠苎烯、尿素氮等指标均未见异常。
五香草毒性可能与含有的侧柏酮有关。
30mg/kg苯巴比妥钠对低剂量组家兔有一定保护作用[4]。
归肺;胃经
味辛;性温
解表;祛暑;理气止痛。
主感冒;中暑;痧气;胃气痛;咽喉肿痛;疖子;蜈蚣咬伤
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30-45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1.《浙江民间草药》:开膈理气。
治胃气痛,痧气。
2.《杭州药植志》:治感冒和吐血。
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消炎,利尿镇痛。
治中暑,感冒,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