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印。
《医林纂要》
为鼠科动物褐家鼠、黑家鼠等雄鼠的睾丸。
动物形态详"鼠"条。
治小儿惊风、狐疝。
①治小儿惊风,不分急慢,肝风火动,手足抽扯:鼠肾一对,辰砂几分,或以人参同煎服。
②治狐疝症:鼠肾烘干,磨酒服。
鼠印
出自《医林纂要》。
药材基源:为鼠科动物褐家鼠和黄胸鼠的睾丸。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Rattus norvegicus Berkenhout2.Rattus flavipectus Milne-Edward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捕捉,捕后剥皮,取睾丸,鲜用或烘干。
生态环境:1.栖息于住宅、阴沟、草堆、田埂、作物地及河溪堤岸等处。
杂食性。
好啃咬衣物、家具和雏禽。
活动多在夜间,以午夜最活跃。
2.栖息于屋内,也活动于野外的农田。
当作物成熟时,吸时则迁至田间。
杂食必,几食一切物品。
资源分布:1.分布几遍全国。
2.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1.褐家鼠,体长15-22cm,体重72-290g。
耳短而厚,前折不能遮眼。
尾明显短于体长,前足4趾,后足5趾,均具爪,后足长3.5-4cm。
雌性乳数6对。
被毛粗糙,背部棕褐色或灰褐色,杂有许多黑长毛,毛基深灰色,毛尖棕色。
腹面苍灰色,略带一此致乳黄色。
足背苍白色。
尾毛两色,上面黑褐色,下面灰白色。
尾部鳞片组成的环节明显,鳞片的基部和有白色和褐色的细毛。
2.黄胸鼠,体长13.5-18cm,体重74-134g。
尾细且超过体长。
体形较褐家鼠细长,耳壳溥而长,向前折可盖住眼。
前、后足细长,分别为4趾和5趾,均具爪。
乳头胸部2对,鼠蹊部3对,个别6对,即在腹部增加1对。
背毛棕褐色,毛基深灰。
腹毛灰黄色,毛基浅灰色,在胸部毛色更黄,有时具一块白斑。
前足背的中央毛灰褐色,四周灰白色,而后足背为白色。
尾上下全为暗褐色。
心;肝经
味咸;微甘;性平
镇惊安神;疏肝理气。
主小儿惊风;狐疝
内服:煎汤,1对;或磨酒。
①治小儿惊风,不分急慢,肝风火动,手足捆扯:鼠肾三对,辰砂几分,或以人参同煎服。
②治狐疝症: 鼠肾烘干,磨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