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苏、紫花丹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鼠尾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山间坡地、路旁、草丛、水边及林荫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鼠尾草,一年生草本,高40-60cm。
茎直立,四棱形。
茎下部叶为二回羽状复叶;叶柄长7-9cm;叶片长6-10cm,宽5-9cm。
茎上部为一回羽状复叶;此短柄;顶生小叶披针形或菱形,长可达10cm,宽3.5cm,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长楔形,边缘具钝锯齿,侧生小叶卵圆状披针形,近无柄。
轮伞花序,每轮2-6花,组成伸长的总状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花梗短,被柔毛;花萼筒形,二唇形;花冠淡红、淡紫、淡蓝至淡白色,冠筒筒状,冠檐二唇形,上唇椭圆形,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倒心形,边缘有圆齿;发育雄蕊2,外个,花丝短;花柱外伸,先端呈不相等2裂。
小坚果椭圆形,褐色,光滑。
花期6-9月。
全草含β-谷甾醇,β-谷甾醇葡萄糖甙,熊果酸,齐墩果酸,2α-羟基熊果酸,委陵菜酸,咖啡酸,马斯里酸,乙基-β-D-吡喃半乳糖甙。
味苦;辛;性平
清热利湿;活血调经;解毒消肿。
主黄疸;赤白下痢;湿热带下;月经不调;痛经;疮疡疖肿;跌打损伤
内服:煎汤,15-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