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浆菜

《中药大辞典》:酸浆菜

拼音注音
Suān Jiānɡ Cài
别名

山蓼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蓼科植物肾叶山蓼全草
夏、秋间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高山地区的山坡或山谷。
分布吉林、陕西、青海、四川、云南和西藏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
茎直立。
叶常簇生基部,具长柄;叶片肾形,长1.5~3厘米,宽2~4厘米,顶端圆钝,基部宽心形,全缘或微波状;茎上的叶常退化,仅存膜质托叶鞘,有时有1~2小叶。
圆锥花序顶生,花梗细长;花小,两性,淡绿色,花被片4,成两轮,结果时内轮花被片稍增大,倒卵形;雄蕊6;花柱2。
瘦果扁圆形,边缘有膜质翅,顶端凹陷,翅淡红色。

性味

酸,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
治肝气不舒,肝炎,坏血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4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酸浆菜

拼音注音
Suān Jiānɡ Cài
别名

鹿蹄叶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山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yia digynaHill[Rumex digynusL.;Oxyria reniformis Hook.]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地区的山坡草地或山谷。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陕西、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40cm。
茎直立。
基生叶有长柄;叶片肾形或近圆形,长1.5-3cm,宽2-4cm,先端圆钝,基部宽心形,全缘,无毛;茎上的叶通常退化,仅存膜质托叶鞘,有时有l-2个小叶。
花序圆锥状,顶生,长10-20cm;花梗细长,中下部有关节;花两性,2-6朵簇生于一膜质苞内,淡绿色;花被4片,成2轮,果时内轮花被片稍增大,倒卵形,外轮花被片较小;雄蕊6,与花被片近等长;花柱2,柱头画笔头状,弯向两侧。
瘦果扁平,边缘有膜质翅,先端凹陷,翅淡红色。
花、果期6-8月。

化学成分

酸浆菜地上部分含大量咖啡酸及少量绿原酸,丰富的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根茎含大量鞣质。

归经

肝经

性味

味酸;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舒肝。
主肝气不舒;肝炎;坏血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67573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