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根菜,水滓蓝,水杨柳。
《贵州民间药物》
为虎耳草科植物扯根菜的全草。
秋后割取全草,晒干。
生长在较潮湿的地方。
分布华东、华北、中南各地。
多年生草本,高15~80厘米,全体光滑无毛。
茎和根均呈紫红色。
叶互生;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4~11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边缘有细锯齿。
花黄绿色,聚伞花序2~3分枝,偏于花序的一侧,顶端近弯卷,花柄极短;萼5裂,基部连合,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先端尖;花瓣线形或线状匙形,通常缺乏;雄蕊10,着生于萼筒上;心皮5,由基部互相连接直达中部,柱头头状,胚珠多数。
蒴果扁平,5裂,有5喙,于心皮的分离部开裂。
种子细小,多数,红色。
花期9~10月。
甘,温。
①《救荒本草》:"味甘。
"
②《贵州民间药物》:"味甘,性微温,无毒。
"
活血,行水。
治经闭,水肿,血崩,带下,跌打损伤。
①《天宝本草》:"通经活血。
治跌打损伤,妇女崩带,瘰疬。
"
②《贵州民间药物》:"消肿利水,行气。
"
内服:煎汤,0.5~1两。
外用:捣敷。
①治水肿、食肿、气肿:水泽兰一两,臭草根五钱,五谷根四钱,折耳根三钱,石菖蒲三钱。
煎水服,日服三次。
②治水肿:水泽兰一两。
煎水服。
③治跌打伤肿痛:水泽兰适量,捣绒敷患处;另用水泽兰五钱,煎酒服。
扯根菜、水滓蓝、水杨柳、赶黄草、红柳信、流痰草、红曲草、水桃草、双线草、水苋草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药材基源:为虎耳叶科植物扯根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nthorum chinense Pursh [P.sedoides L.var.chinense Maxim.]
采收和储藏:秋后割取全草,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较阴湿的草丛中或水沟边。
资源分布:分布华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四川、贵州等地。
扯根菜 多年生草本,高15-80cm,主根明显,呈紫红色。
茎直立,常单一或分枝,圆柱形,紫红色。
叶互生;无柄或近于无柄;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3-12cm,宽约1cm,先端渐尖,基部渐窄,边缘具尖锐细锯齿。
齿尖有腺点,两面均无毛。
聚伞花序2-4分枝,花序轴上疏生短腺毛;花两性,黄色,多数,常排列一侧,向下旋卷;苞片小,卵形或钻形;花梗短;花萼宽钟形,黄绿色,5深裂,裂片三角状卵圆形,长约3mm,先端锐尖;无花瓣,或偶有一白色线形或条状匙形的花瓣;雄蕊10,着生于萼筒上,排列成2轮,稍伸出花萼,花药淡黄色,椭圆形;心皮5,下部合生,上部分离,花柱5,粗短,柱头淡红色,扁球形。
蒴果扁平,5裂,有5喙,由心皮的分离部开裂,红紫色,径约5mm。
种子细小多数,椭圆形,粗糙。
花期7-8月,果期9-10月。
根茎呈圆柱状,弯曲,具分枝,长约15cm,直径3-8cm,表面呈红褐色,密生不定根。
茎圆柱形,直径1-6mm,红紫色,不分枝或基部分枝。
叶膜质,易碎,完整者呈披针形或狭披针形,绿褐色,长3-11.5cm,宽0.6-1.2cm,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无柄或近无柄。
有时枝端可见聚伞花序,花黄绿色,无花瓣,偶见果实,紫红色,直径达6mm。
气微,味甘。
肝;肾经
味苦、微辛,性寒
利水除湿,活血散瘀,止血,解毒。
主水肿,小便不利,黄疸,带下,痢疾,闭经,跌打损伤,尿血,崩漏,毒蛇咬伤。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捣敷。
1.《天宝本草》:通经活血。
治跌打损伤,妇女崩带,瘰疬。
2.《贵州民间药物》:消肿利水,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