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萝

《全国中草药汇编》:松萝

拼音注音
Sōnɡ Luó
别名

树挂、云雾草、海风藤[西北、中南、西南]、金线草、老君须

来源

为松萝科松萝属植物节松萝Usnea diffracta Vain.或长松萝U. longissima Ach.,以地衣体入药。
全年可采,去杂质,晒干备用。

性味

甘,平。
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咳化痰。
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外用治创伤感染,术后刀口感染,化脓性中耳炎,疮疖,淋巴结结核,乳腺炎,烧伤,子宫颈糜烂,阴道滴虫。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或煎水洗患处。

备注

松萝属植物花松萝Usnea florida Wigg.功效类似。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松萝

拼音注音
Sōnɡ Luó
别名

女萝,松上寄生,松落,树挂,天棚草、雪风藤、山挂面、龙须草,天蓬草。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松萝科植物长松萝、破茎松萝丝状体
春、秋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阴湿的林中,附生在针叶树上。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原形态

①长松萝

全体成线状,长可达100厘米左右。
基部着生于树皮上,下垂。
不分歧,密生细小而短的侧枝,长约1厘米左右。
全体灰绿色,外皮部质粗松,中心质坚密。
子器稀少,皿状,生于枝的先端。

②破茎松萝,又名:节松萝、云雾草。

长约30厘米,呈二歧分枝,愈分愈细密,枝表面有明显的环状裂口。

化学成分

长松萝和破茎松萝均含巴尔巴地衣酸、松萝酸、地弗地衣酸。
长松萝尚含拉马酸、地衣聚糖。
破茎松萝尚含不同于巴尔巴地衣酸的另一种酸,溶点189~190℃。
此外,还含碳水化物。

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松萝属等许多地衣类都含有抗菌物质,其中松萝酸之抗菌作用尤为突出。
其抗菌谱主要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及结核杆菌。
在试管中松萝酸对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都有很强的抑菌作用,抑菌浓度为1~5微克/毫升,至50微克/毫升可完全抑制细菌的生长。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抑制较上述细菌稍弱,但强于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之作用。
右旋与左旋型的抗菌作用无大差别。
但也有报告对革兰氏阴性的百日咳杆菌、枯草杆菌、肺炎杆菌乃至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有效者,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则无效。
在体外试验中,松萝酸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0~50微克/毫升可获得完全抑制,血清略能降低其效力。
在体内试验中,一般认为口服或腹腔注射有较好的疗效,能限制结核病变的发展;也有人报告单用松萝酸,对豚鼠实验性结核并无影响,但可增强链霉素的作用。
在试管中,它与链霉素或异烟肼也有轻度的协同作用。
对人的肺、肠结核,每日口服0.1~1.0克松萝酸钠盐或Evosin0.1~0.5克,可使结核病的某些症状如咳嗽、食欲减退、发热或肠结核性腹泻等,获得好转,甚至使结核菌的镜检转阴,但观察尚不够完善,不能下最后结论。
上述症状的好转,似乎并非药物对结核菌的直接作用,因口服后,血中达不到抑菌浓度的水平。
有人认为,它对人的结核病并无明显疗效。
国内用松萝酸治疗肺结核,曾观察到有一定疗效。

对松萝酸的抑菌作用原理,曾进行过不少研究,有人认为它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也有认为它与氧化磷酸化的斥联有关。

②对细菌毒素及噬菌体的影响

以0.2~0.4%松萝酸与破伤风毒素或白喉毒素混合或在毒素注射后10分钟内注射,可使小鼠耐受2倍的毒素致死量。
对豚鼠接种白喉杆菌后2小时,皮下注射松萝酸2毫克/公斤,或事先将二者混合培养再接种于豚鼠,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小鼠实验性破伤风杆菌感染,以松萝酸与青霉素联合应用的效果最好。
用纸碟法证明,d-松萝酸0.5~5毫克/毫升有对抗噬菌体的作用。

③对其他病原体的作用

松萝酸对原虫、阴道滴虫也有抑制作用。
口服松萝酸钠100~150毫克/公斤对羊的血吸虫、肝片吸虫均有伤害及杀灭作用,肌肉注射可获更好效果;对兔血吸虫,由于其毒性较大,而用其衍生物-松萝酸苯胺,口服200毫克/公斤/天,连服9天,亦获得良好效果。

④其他作用

对部分肝切除的大鼠,喂食松萝酸有促进肝再生的作用。
能降低离体大鼠横膈对葡萄糖的利用及其糖元含量。
麻醉猫静脉注射松萝酸钠30毫克/公斤,可使血糖升高。
d-松萝酸能显著抑制海星受精卵的分裂及磷的摄取,而对氧消耗则几无影响。
它还能抑制大鼠腹水瘤细胞的粒线体内α-甘油磷酸新四唑还原酶的活性。
d-松萝酸对离体豚鼠、蛙心均有抑制作用;对离体兔耳及蟾蜍下肢灌流,均有扩张血管之作用;对离体兔肠有罂粟碱样作用,麻痹肠管并拮抗氯化钡、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对兔、牛的子宫、支气管及肠管亦有松弛作用。
麻醉猫静脉注射10毫克/公斤松萝酸钠,能迅速而显著的增强其呼吸、较长时间的提高通气量、增加氧耗、升高体温,这些都说明代谢增进,有类似二硝基酚的作用,且毒性大于二硝基酚。

性味

苦甘,平。

①《本经》:"味苦,平。
"

②《别录》:"甘,无毒。
"

③《陕西中草药》:"味淡微苦,性凉。
"

功能主治

清肝,化痰,止血,解毒。
治头痛,目赤,咳嗽痰多,疟疾,瘰疬,白带,崩漏,外伤出血,痈肿,毒蛇咬伤。

①《本经》:"主嗔怒邪气,止虚汗,头风,女子阴寒肿痛。
"

②《别录》:"疗痰热温疟,可为吐汤,利水道。
"

③《药性论》:"治寒热,吐胸中客痰涎,去头疮,主项上瘤瘿。
"

④《日华子本草》:"令人得眠。
"

⑤《纲目拾遗》:"治蛇虎伤、汤火烙伤及顽疮等症。
"

⑥《陕西中草药》:"止血生肌,止痛,清肝明目,退云翳,降血压,调经。
治外伤出血,大便下血,急性结膜炎,角膜云翳,头痛,高血压症,月经不调,崩漏,白带,痈肿,无名肿毒。
"

⑦《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止咳化痰。
治外伤感染,化脓性感染,毒蛇咬伤,肺结核咳嗽痰多,颈淋巴腺炎,乳腺炎。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角膜云翳:天蓬草五钱。
水煎,外洗及内服各半。

②治刀伤,外伤出血:天蓬草适量。
捣烂,敷伤处。

③治白带:天蓬草四两。
烧灰,甜酒冲服。

④治痈肿,无名肿毒:天蓬草三钱,楤木根皮五钱,细辛二钱。
共研细粉,水或酒调敷。

临床应用

①治疗肺结核

用松萝中提取的松萝酸钠片剂或粉剂内服,成人每次30毫克,每日3次;或按1.5毫克/公斤/天计算。
用药3个月左右,需停药1周,再继续使用。
治疗浸润型肺结核30例,24例治愈,平均治愈天数为71.1天;而化疗组的30例中仅17例治愈,平均治愈天数达110.9天。
用药过程中约,20%患者有胃部不适,个别发生胃痛;部分患者由于药物不纯、服药时间较长,出现视力不佳反应。
上述副作用可用健胃药及鱼肝油解除,不影响继续服药。
有两例经检查发现单项转氨酶升高,经停药行保肝治疗15~30天后恢复正常。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采用松萝煎剂和3种化学提出物片剂,共观察91例,有效率为60%左右,平均生效时间为5~7天。
其中以松萝酸粗晶疗效较好,治疗的56例中,8例显效,26例好转。
其主要作用为镇咳祛痰,平喘较差;对单纯型比喘息型或有合并症者疗效为好。
制剂及用法:㈠煎剂:松萝1两,加水煎至200毫升,每日2次分服。
㈡松萝酸粗晶:制成片剂,每片30毫克。
日服3次,每次1片。
㈢松萝酸钠片:每片15毫克。
日服3次,每次2片。
㈣松萝Ⅲ号提取物:制成片剂,每片50毫克。
日服3次,每次2片。
上述制剂均以10天为一疗程。
副作用:服后有口干、头昏、胃部嘈杂感,停药后能自行消失。
毒性试验发现,大剂量松萝酸及其钠盐的毒性主要损害心脏和肝脏,可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各家论述

《纲目》:"松萝,能平肝邪,去寒热,同瓜蒂诸药则能吐痰,非松萝能吐人也。
"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松萝

拼音注音
Sōnɡ Luó
别名

女萝、松上寄生、松落、天棚草、雪风藤、山挂面、龙须草、金钱草、关公须、天蓬草、树挂、飞天蜈蚣、松毛、海风藤、石丝线、飞山翅、仙人头发、金丝藤、云雾草、老君须、胡须草、荼须、过山龙、石须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1.《名医别录》:松萝,生熊耳山川谷松树上。
五月采,阴干。

2.陶弘景:松萝,东山甚多,生杂树上,而以松上者为真。
《毛诗传》云,茑与女萝,施于松上。
茑是寄生,以桑上者为真,不用松上者,互有异同尔。

3.《本草纲目》:按毛苌《诗》注云,女萝,兔丝也。
《吴普本草》兔丝一名松萝。
陶弘景谓茑是桑上寄生,松萝是松上寄生。
陆佃《埤雅》言茑是松柏上寄生,女萝是松上浮蔓,又言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松萝平植物长松萝、环裂松萝的地衣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Usnea longissina Ach.2.Usnea diffracta Vain

采收和储藏:春、秋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树干和树枝上。

2.生于树干上、树干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甘肃、浙江、福建、台湾、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东北及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原形态

1.表面灰绿色、草绿色、老枝灰草黄色。
主枝具有皮层,二级分枝缺乏皮层。

2.淡绿色至淡黄绿色。
枝体基部直径约3mm,主枝粗3-4mm,次生分枝整齐或不整齐多回二叉分枝,枝圆柱形,少数末端稍扁平或棱角。
枝干具环状裂隙,如脊椎状。

性状

性状鉴别 地衣体丝状,柔软,浅黄绿色。
主枝短,具皮层,有环裂;次生分枝极长,无皮层,有稠密的小纤毛,表面常有颗粒状小疣。

地衣体丝状,较粗壮,淡灰绿色或淡黄棕色。
枝体表面有多数环状裂沟。
横断面可见中央有线状强韧性的中轴,具弹性,由菌丝组成;其外为藻环,常由环状沟纹分离成短筒状。

化学成分

长松萝的地衣丝状体含巴尔巴地衣酸,松萝酸,地弗地衣酸,拉马酸,地衣聚糖,长松萝多糖,扁枝衣酸乙酯.环裂松萝的地衣丝状体含巴尔巴地衣酸,松萝酸,地弗地衣酸。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松萝属等许多地衣类都含有抗菌物质,其中松萝酸之抗菌作用尤为突出。
其抗菌谱主要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及结核杆菌。
在试管中松萝酸对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都有很强的抑菌作用,抑菌浓度为1-5μg、ml,至50μg/ml可完全抑制细菌的生长。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之抑制较上述细菌稍弱,但强于对革兰氏阴性细菌之作用。
右旋与左旋型的抗菌作用无大差别。
但也有报告对革兰氏阴性的百日咳杆菌、枯草杆菌、肺炎杆菌乃至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有效者,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则无效。
在体外试验中,松萝酸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显着的抑制作用,20-50μg/ml可获得完全抑制,血清略能降低其效力。
在体内试验中,一般认为口服或腹腔注射有较好的疗效,能限制结核病变的发展;也有人报告单用松萝酸,对豚鼠实验性结核并无影响,但可增强链霉素的作用。
在试管中,它与链霉素或异烟肼也有轻度的协同作用。
对人的肺、肠结核,每日口服0.1-1.0g松萝酸钠盐或Evosin0.1-0.5g,可使结核病的某些症状如咳嗽、食欲减退、发热或肠结核性腹泻等,获得好转,甚至使结核菌的镜检转阴,但观察尚不够完善,不能下最后结论。
上述症状的好转,似乎并非药物对结核菌的直接作用,因口服后,血中达不到抑菌浓度的水平。
有人认为,它对人的结核病并无明显疗效。
国内用松萝酸治疗肺结核,曾观察到有一定疗效。
对松萝酸的抑菌作用原理,曾进行过不少研究,有人认为它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也有认为它与氧化磷酸化的斥联有关。

2.对细菌毒素及噬菌体的影响 以0.2-0.4%松萝酸与破伤风毒素或白喉毒素混合或在毒素注射后10分钟内注射,可使小鼠耐受2倍的毒素致死量。
对豚鼠接种白喉秆菌后2小时,皮下注射松萝酸2mg/kg,或事先将二者混合培养再接种于豚鼠,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小鼠实验性破伤风杆菌感染,以松萝酸与青霉素联合应用的效果最好。
用纸碟法证明,d-松萝酸0.5-5mg/ml有对抗噬菌体的作用。

3.对其他病原体的作用 松萝酸对原虫、阴道滴虫也有抑制作用。
口服松萝酸钠100-150mg/kg对羊的血吸虫、肝片吸虫均有伤害及杀灭作用,肌肉注射可获更好效果;对兔血吸虫,由于其毒性较大,而用其衍生物——松萝酸苯胺,口服200mg/kg/天,连服9天,亦获得良好效果。

4.其他作用 对部分肝切除的大鼠,喂食松萝酸有促进肝再生的作用。
能降低离体大鼠横膈对葡萄糖的利用及其糖元含量。
麻醉猫静脉注射松萝酸钠30mg/kg,可使血糖升高。
D-松萝酸能显着抑制海星受精卵的分裂及磷的摄取,而对氧消耗则几无影响。
它还能抑制大鼠腹水瘤细胞的粒线体内α-甘油磷酸新四唑还原酶的活性。
D-松萝酸对离体豚鼠、蛙心均有抑制作用;对离体兔耳及蟾蜍下肢灌流,均有扩张血管之作用;对离体兔肠有罂粟碱样作用,麻痹肠管并拮抗氯化钡、乙酰胆碱引起的痉挛;对兔、牛的子宫、支气管及肠管亦有松弛作用。
麻醉猫静脉注射10mg/kg松萝酸钠,能迅速而显着的增强其呼吸、较长时间的提高通气量、增加氧耗、升高体温,这些都说明代谢增进,有类似二硝基酚的作用,且毒性大于二硝基酚。

归经

心;肾;肺经

性味

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痰止咳;清热解毒;除湿通络;止血调经;驱虫。

主痰热温疟;咳喘;肺痨;头痛;目赤云翳,痈肿疮毒;瘰疠;乳痈;烫火伤;毒蛇咬伤,风温痹痛,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吐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白带;蛔虫病;血吸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本草纲目》:松萝,能平肝邪,去寒热,同瓜蒂诸药则能吐痰,非松萝能吐人也。
1.《神农本草经》:主瞋怒邪气,止虚汗,头风,女子阴寒肿痛。

2.《名医别录》:疗痰热温疟,可为吐汤,利水道。

3.《药性论》:治寒热,吐胸中客痰涎,去头疮,主项上瘤瘿。

4.《日华子本草》:令人得眠。

5.《本草纲目拾遗》:治蛇虎伤、汤火烙伤及顽疮等症。

6.《陕西中草药》:止血生肌,止痛,清肝明目,退云翳,降血压,调经。
治外伤出血,大便下血,急性结膜炎,角膜云翳,头痛,高血压症,月经不调,崩漏,白带,痈肿,无名肿毒。

7.《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止咳化痰。
治外伤感染,化脓性感染,毒蛇咬伤,肺结核咳嗽痰多,颈淋巴腺炎,乳腺炎。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7882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