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橄榄

拼音注音
Sōnɡ Gǎn Lǎn
别名

树疙瘩、荷色菌、木鱼菌、香木菌、香木兰

英文名
Cryptoporus volvatus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隐孔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ryptoporus volvatus Hubb.[Polyporus volvatus Peck]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针叶树树干上,也生于阔叶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黑龙江、吉林、河北、福建、湖北、广东、广西等地。

原形态

子实体无柄或有柄状基部,球形至扁半球形,cm×cm。
盖面平滑,有粉褐色至淡红褐色的皮壳,具油漆光泽,无环纹;盖缘钝圆,淡色,向腹面扩展与菌幕相连。
菌幕白色至淡粉红色,初期将菌管全部覆盖,孢子成熟时在近基部开一小孔,直径2-4mm。
菌肉白色至淡色,软木栓质,厚约2-8mm。
菌管单层,长2-5mm;管口圆形至多角形,每1mm间4-5个;管口面初期白色,渐呈淡黄褐色至淡褐氏以。
孢子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有喙,光滑,无色,μm×μm。

性状

性状鉴别 菌盖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4.5cm,表面光滑,栗色、浅红褐色或粉褐色,边缘与菌幕相连。
管口面浅粉灰色,管口圆形,每1mm间3-4个。
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含松橄榄酸A、B、C、D、E、F、G、H。
还含麦角甾醇,蛋白质结合多糖。

药理作用

松橄榄酸E有抗肿瘤作用。
在给雌性大鼠肛门灌注甲基亚硝基脲2mg,每星期3次后,第3星期起喂饲0.2%的松橄榄E。
又给小鼠每星期15次腹腔注射二甲肼10mg/kg,从第1星期起饮食中即包含0.06%松橄榄酸,共1-15星期。
大鼠35星期,小鼠25星期,可见小鼠松橄榄酸组肿瘤发生率31%;比对照组75%为少(P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解毒。
主支气管炎;哮喘;痔疮;牙疼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性干。
有止咳、平喘、解毒等功能。
用于治气管炎,哮喘,还可用于小儿断奶。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0542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