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根,塘边藕,地藕,百节藕,过塘藕、水莲藕,白莲藕,九节藕,天性草根。
《唐本草》
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的根茎。
7~9月挖掘地下根茎,去净泥土,置热水中浸泡数分钟,取出晒干。
产江苏、浙江、安徽、广西、四川等地。
根茎细嫩而肥,结节膨大,围绕结节着生多数的须状根,状若藕须。
干燥根茎质坚甚脆,断面颗粒性。
根含氨基酸、有机酸、糖类,以及可水解鞣质。
甘辛,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寒凉。
"
②《本草求原》:"甘辛,寒。
"
③《分类草药性》:"味苦,性热。
"
利水除湿,清热解毒。
治脚气胫肿,淋浊,带下,痈肿,疥癣。
①《纲目》:"疗脚气,风毒胫肿,捣酒服。
又煎汤洗癣疥。
"
②《生草药性备要》:"治淋浊,利小便,清热毒。
拔腐肉骨,与陈梅同敷。
"
③《分类草药性》:"治妇人赤白带下。
"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二便,宽胸脯,截疟,消肿。
"
⑤《重庆草药》:"补气,健脾,除湿。
治白带,痨病,咳嗽,吐血,虚肿。
亦用于跌打损伤,泡风湿药酒。
"
内服:煎汤,3~6钱;或捣汁。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滴敷。
①治脚气胫巳满,捏之没指者:三白根,捣碎,酒饮之。
②治淋浊、脚气:鲜三白草根一两,水煎服。
③治热淋:三白草根一两,同米泔水煎服。
④治妇人赤白带:三白草根一两,以精猪肉二两煎汤,以汤煎药服。
⑤治痈肿:三白草根晒干研末,蜂蜜或鸡蛋白调匀,敷患处,一日换一次。
⑥治乳痈:鲜三白草根一至二两,豆腐适量,水煎服,渣捣烂敷患处。
⑦治肝癌并有腹水,食水不进:天性草根和野芥菜根各三至四两,分别煎汤,去渣后,加白糖适量饮服,上午服天性草根,下午服芥菜根。
治疗子宫脱垂:取鲜过塘藕半斤切碎,加水适量,煮至烂熟时去渣取汁,然后加糯米半斤,煮成糯米饭,当晚餐进食。
每天1次,10天为一疗程,可连续2~3疗程。
11例经一疗程后,痊愈5例,显效3例,其余3例疗效不满意。
其中对Ⅰ、Ⅱ度患者的效果较佳。
治程中均未发现副作用。
三白根、塘边藕、地藕、百节藕、过塘藕、水莲藕、白莲藕、九节藕、天性草根。
出自《唐本草》
药材基源:为三白草科植物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Baill.[Spathium chinensis Lour]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rurus chinensis Baill.[Spathium chinensis Loru.]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沟边、池塘边等近水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和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
三白草阶 多年生湿生草本,高达1m。
地下茎有须状小根。
茎直立,粗状,无毛。
单叶互生,纸质,密生腺点;叶柄长1-3cm,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略抱茎;叶片阔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3-7cm,先端尖或渐尖,基部心形,略成耳状或稍偏斜,全缘,两面无毛;花序下的2-3片叶常于夏初变为白色,呈花瓣状。
总状花序生于茎上端与叶对生,长10-20cm,白色;总状花梗及花柄被毛;苞片近匙形或倒披针形,长约2mm;花两性,无共被;雄蕊6枚,花药长圆形,略短于花丝;雌蕊1,由4心皮组成,子房圆形,柱头4,向外反曲。
蒴果近球形,直径约3cmm,表面多疣状凹起,熟后顶端开裂。
种子多数,圆形。
花期5-8月,果期6-9月。
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稍弯曲有分枝,长短不等。
表面灰褐色,粗糙,有纵皱纹及环状节,节上有须根,节间长约2cm。
质硬而脆,易折断,有纵皱纹及环状节,节上有须根,节间长约2cm。
质硬面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粉性。
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方形,有的含黄色物。
皮层约占半径1/3,薄壁细胞类圆形,作圈链状排列;有油细胞和分泌管散在;内皮层明显。
外韧维管束20-30个,排列成环。
髓部薄壁细胞亦成圈链状排列,胞间隙大;有油细胞和分泌管分布。
根含氨基酸、有机酸、糖类,以及可水解鞣质。
脾;大肠;膀胱经
甘;辛;寒
利水除湿;清热解毒。
主脚气;水肿;淋浊;带下;痈肿;流火;疔疮疥癣;亦治风湿热痹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90g;或捣汁。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或鲜品捣烂外敷。
1.《纲目》:疗脚气,风毒胫肿,捣酒服。
又煎汤洗癣疥。
2.《生草药性备要》:治淋浊,利小便,清热毒。
拔腐肉骨,与陈梅同敷。
3.《分类草药性》:治妇人赤白带下。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二便,宽胸膈,截疟,消肿。
5.《重庆草药》:补气,健脾,除湿。
治白带,痨病,咳嗽,吐血,虚肿。
亦用于跌打损伤,泡风湿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