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贞皮

《中药大辞典》:女贞皮

拼音注音
Nǚ Zhēn Pí
别名

女贞树皮。

出处

《本草图经》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女贞树皮
全年可采。

功能主治

①《本草图经》:"浸酒,补腰膝。
"

②《纲目》:"治风虚,切片,浸酒次之。
"

复方

治烫伤:女贞树皮硒干研细末,茶油调敷伤处。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女贞树皮4两切碎,水煎3~4小时去渣,加糖,分3次服,10天为一疗程,连服二疗程。
也可用虫贞枝叶6两;或女贞树皮6两,枇杷叶1两组成复方;制法、用法、疗程均同前。
据492例观察,上列3种方法的疗效无显着差别,总有效率为89.2%。
其中近期控制123例,显效139例,好转177例,单纯型的近期控制率较高,喘息型较低。
疾病轻重程度不同,其近期控制率也有明显差别,以重度最低,中度次之,轻度最高。
在治疗中偶有副反应出现,主要是口干、头晕、轻微腹痛、腹泻,停药后自行消失,其中有的继续服药数天后副作用反而减少或消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女贞皮

拼音注音
Nǚ Zhēn Pí
别名

女贞树皮

出处

出自《本草图经》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strum lucidum Ait.

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冬季剥取、除去杂质,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0m以下的疏林或密林中,亦多栽培于庭院或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以南各地。

原形态

常绿灌木或乔木,高可达25m。
树皮灰褐色。
枝黄褐色、灰色或紫红色,圆柱形,疏生圆形或长圆形皮孔。
单叶对生;叶柄长1-3cm,上面具沟;叶片革质,卵形、长卵形或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6-17cm,宽3-8cm,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基部圆形,有时宽楔形或渐狭。
圆锥花序顶生,长8-20cm,宽8-25cm;花序梗长达3cm;花序基部苞片常与叶同型,小苞片披针形或线形,凋落;花无梗或近无梗;花萼无毛,长1.5-2mm,齿不明显或近截形;花冠长4-5mm,裂片长2-2.5mm,反折;花丝长1.5-3mm,花药长圆形,长1-1.5mm;花柱长1.5-2mm,柱头棒状。
果肾形或近肾形,长7-10mm,径4-6mm,深蓝黑色,成熟时呈红黑色,被白粉。
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

化学成分

含丁香甙。

药理作用

抗疟、退热作用。

性味

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

强筋健骨。
主腰膝酸痛;两脚无力;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或浸酒。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熬膏涂。

各家论述

1.《本草图经》:浸酒,补腰膝。
2.《纲目》:治风虚,切片,浸酒饮之。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5168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