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经集注》
马科动物马的马蹄。
甘,平.
①《别录》:"温。
"
②《纲目》:"甘,平,无毒。
"
治崩漏带下,牙疳,秃疮,疥癣,脓疱疮。
①《别录》:"白马蹄疗妇人漏下,白崩;亦马蹄疗赤崩。
"
②孟诜:"亦马蹄主辟温疟。
"
③《滇南本草》:"烧灰为末,油调搽秃头疮、癣疥。
"
④《纲目》:"疗肠痈,下瘀血,带下,杀虫。
又烧灰入盐少许,掺走马疳蚀,甚良。
"
内服:烧灰入丸、散。
外用:烧灰研末调敷。
①治带下:烧马左蹄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②治白漏不绝:白马蹄、禹余粮各四两,龙骨三两,乌贼骨、白僵蚕、赤石脂各二两。
上六味为末,蜜丸梧子大。
酒服十丸,不知,加至三十丸。
③治走马牙疳,延烂穿腮:白马前蹄,刮下脚皮,炙炭存性,加冰片少许吹之。
④治头赤秃:马蹄烧灰,捣罗为末,以腊月猪脂和敷之。
⑤治一切癣:白马蹄,煅存性,为末。
预取马齿苋杵烂,加水煎成膏,调前末搽之。
⑥治脓疱疮:马蹄,烧存性,研细面。
涂于患处。
出自《本草经集注》
药材基源:为马科动物马的蹄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剁下蹄甲,洗兆,晾干或烘干。
生态环境:马属草原动物,善奔驰,草食。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马,体格高大,骨骼肌发达,四肢强颈有力。
体高1.27-1.60m,体重225-773kg。
雌雄差异很大。
马头面部狭长,耳小而尖,直立。
鼻宽,眼大。
从头顶起沿颈背至肩胛,具有长毛即鬃毛。
两耳间垂向额部的长毛称门鬃。
身体余部皆被短而均匀的毛,毛部也有长的鬃毛。
我国马的品种较多,有蒙古、河曲、伊犁、三河、黑河等种,因品种不同,身体大小、毛色也有差异主要毛色有青毛、花毛、黑毛、栗毛等。
脾;胃;大肠经
味甘;性平
活血;止血;解毒杀虫。
主跌打损伤;崩漏;带下;肠痈;湿疹;秃疮;疥癣;脓疱疮
内服:烧灰研末,每次1-2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烧灰研末调敷。
1.《别录》:白马蹄疗妇人漏下,白崩;赤马蹄疗亦崩。
2.盂诜:赤马蹄主辟温疟。
3.《滇南本草》:烧灰为末,油调搽秃头疮、癣疥。
4.《纲目》:疗肠痈,下瘀血,带下,杀虫。
又烧灰人盐少许,掺走马疳蚀,甚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