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蔺

马蔺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蔺

拼音注音
Mǎ Lìn
别名

马莲、蠡实、马蔺花

来源

为鸢尾科鸢尾属植株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Koidz. [I. pallasii Fisch. var. chinensis Fisch.],以花、种子入药。
夏季花盛开时采花,阴干备用;秋季摘取成熟果实,晒干,搓下种子,除去杂质即得,在同一季节可挖根,洗净,切段晒干备用。

生境分布

生于原野、路旁。
也有栽培。
我国大多数省去有分布。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而粗壮,有多数坚韧而垂直入地的细根。
叶基生,成丛,有残存纤维状叶鞘,叶片条形,革质,坚韧,两面有突起的平行脉数条,绿色,基部略红褐色。
4~5月间,花葶从叶丛间生出,有花1~3朵,每花有一条状披针形苞片;花被蓝紫色,茎约6厘米;外轮3片匙形,向外弯曲,长约4.5厘米,中部有黄色纹,内轮3片倒披针形,直立,长5~6厘米;花柱3,先端2裂,花瓣状。
朔果纺锤形,有3棱,先端具一尖喙。
种子形状不规则,有棱,棕褐色,光滑。

药理作用

1、马蔺子的醇浸膏对小鼠有抗着床作用。

2、对家兔无抗排卵作用。

3、对家兔子宫内膜转化实验:马蔺子醇浸膏无黄体酮样作用,可使幼兔子宫内膜处于增殖期;而对照组则使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

4、马蔺子的种皮醇浸膏对小鼠有抗着床,而种仁则无明显的抗着床作用。

性味

:咸、酸、苦,微凉。

种子:甘,平。

:甘,平。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利尿消肿。
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咽喉肿痛,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外用治痈疖疮疡,外伤出血。

种子:凉血止血,清热利湿。
用于吐血,衄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骨结核,小便不利,疝痛;外用治痈肿,外伤出血。

:清热解毒。
用于急性咽炎,传染性肝炎,痔疮,牙痛。

用法用量

花0.5~1.5钱;种子、根1~3钱。

复方

骨结核:马蔺子,炒干研粉,每服5~7克,每日3次,小儿酌减。
外用马蔺子粉2份,凡士林5份,共搅匀成膏,涂患处。
用药时间最长8个月,最短2个月。
对淋巴结结核亦有一定效果。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马蔺

拼音注音
Mǎ Lìn
别名

旱蒲、马帚、剧草、三竖、豕首、荔、马薤、蠡草、高诱注,马莲、铁扫帚、箭杆风

出处

1.《本经》有“蠡实”条,即马蔺之种子,如《本草图经》载:“蠡实,马蔺子也……叶似韭而长厚,三月开紫碧花,五月结实作角,子如麻大而赤色有棱,根细长通黄色,人取以为刷。
”并附冀州蠡实图。

2.《纲目》进一步补述其特征:“蠡草生荒野中,就地丛生,一本二三十茎,苗高三四尺,叶中抽茎,开花结实。
”《纲目》所述与冀州蠡实图完全相符。

历代本草所载蠡实之原植物,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马蔺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Koid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扎把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地、山坡草地或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西藏等地。

原形态

马蔺 多年生草本,高40-60cm。
根茎木质化,粗壮,斜升,近地面有大量呈纤维状的老叶叶鞘。
须根粗长,黄白色。
叶簇生,坚韧,近于直立;叶片条形,长40-50cm,宽4-6mm,先端渐尖,全缘,基部套褶;无中脉,具多数平行脉。
花茎先端具苞片2-3片,内有2-4花;花梗长3-6cm;花浅蓝色、蓝色、蓝紫色,花直径5-6cm,花被裂片6,2轮排列,花被上有较深色的条纹;雄蕊3,花药黄色;子房长3-4.5cm,直径1-1.4cm,花柱分枝扁平,拱曲,先端2裂。
葫果长圆柱状,长4-6.3cm,直径1-1.3cm,有明显的6条纵棱,先端具喙。
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黑褐色。
花期5-7月,果期6-9月。

归经

肾;膀胱;肝经

性味

苦;微甘;微寒

注意

脾虚便溏者慎服。
《别录》:“多服令人溏泄。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活血消肿。
主喉痹;淋浊;关节痛;痛疽恶疮;金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绞汁。
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复方

《礼记月令》:“仲冬荔挺出”,郑玄注云:“荔,马薤也”。
马有大义,荔似薤而大,故名。
《本草图经》:“马蔺子北人讹为马楝子,《广雅》云,′马薤,荔也′。
高诱云:′荔挺出,荔革挺出也′。
讲《礼》者不识,呼为荔挺,又作马苋,并误矣,马苋亦名豚耳,即马齿也。
”然《广雅疏证》云:“荔草又名荔挺也……莛、挺古同声而通用,《说文》云:′莲,茎也′。
荔草抽茎作花,因谓之荔莛矣。
”《纲目》:“《尔雅》云,奔,马帚也,此即荔草,调其可为马刷,故名。
今河南北人呼为铁扫帚,是矣。
”《颜氏家训》云:“人或种于阶庭,呼为旱蒲。
”《广雅疏证》云:“盖荔草似蒲而生旱地,故以为名。
”又云:“案蠡、蔺、荔一声之转……马荔犹马蔺也。
”马蔺又转为马莲。
其果三棱,而有三竖之名。

各家论述

1.《日华子》:“马蔺,亦可蔬菜食,茎、叶同用。
”2.《本草图经》:“今陕西诸郡及鼎、澧州亦有之,近京尤多。
叶似薤而长厚,三月开紫碧花,五月结实作角子,如麻木而赤色有棱,根细长,通黄色,人取以为刷。
三月开花,五月采实,并阴干用。
《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
《广雅》云:马蔺,荔也。
蔡邕、高诱云:荔以挺出,然则郑以荔挺为名,误矣。
此物河北平泽率生之,江东颇多,种于阶庭,但呼为旱蒲,故不识马蔺。
其花、实皆入药。
《列仙传》:寇先生者,宋人也,好种荔,食其葩实焉。
今山人亦单服其实,云大温,益下,甚有奇效。
崔元亮治喉痹肿痛,取荔花、皮、根共十二分,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滓含之,细细咽汁,差止。
”3.《本草衍义》:“蠡实,陶隐居云:方药不复用,俗无识者,《本经》诸家所注不相应,若果是马蔺,则《日华子》不当更言亦可为蔬菜食。
盖马蔺,其叶马、牛皆不食,为才出土叶已硬,况又无味,岂可更堪人食也。
今不敢以蠡实为马蔺子,更俟博识者。

备注

与马蔺同等入药的同属植物尚有:1.锐果鸢尾 Irisgoniocarpa Baker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喜盐鸢尾 I.halophila Pall.又名:碱地马蔺《中药大辞典》分布于甘肃、新疆。

3.白花马蔺 I.lactea Pall.分布于吉林、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307553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