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枣儿

《全国中草药汇编》:绵枣儿

拼音注音
Mián Zǎo ér
别名

天蒜、地兰、地枣儿、催生草、独叶芹、药狗蒜、地枣

来源

百合科绵枣儿属植物绵枣儿Scilla scilloides Druce [Scilla sinensis Merr.]以鳞茎带根全草入药。
夏秋采集全草,洗净晒干;鳞茎洗净鲜用。

毒性

本品全株有毒,含毒成分为海葱甙,中毒症状与夹竹桃中毒症状相似。
解救方法可按一般中毒急救原则处理,并对症治疗。

性味

甘、苦,寒。
有小毒。

注意

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强心利尿,消肿止痛,解毒。
用于跌打损伤,腰腿疼痛,筋骨痛,牙痛,心脏病水肿;外用治痈疽,乳腺炎,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1~3钱。
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绵枣儿

拼音注音
Mián Zǎo ér
别名

石枣儿,天蒜,地兰,山大蒜,鲜白头,地枣、独叶芹、催生草、药狗蒜,老鸦葱,独叶一枝枪。

出处

《救荒本草》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绵枣儿鳞茎全草
6~7月采收。

生境分布

野生于丘陵、山坡或田间。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产江苏、浙江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
鳞茎卵球形,下部有短根茎,其上生多数须根,鳞茎片内面具绵毛。
叶狭线形,基生,长15~20厘米,宽5~8毫米,平滑,正面凹。
花茎直立,长30~45厘米,先叶抽出;花序总状,苞片小,线状;花小,淡紫红色;花被6,裂片矩圆形,有深紫色的脉纹1条;雄蕊6,花丝基部扁平,顶尖;子房扁椭圆形,3室,每室有1粒直立的胚珠。
蒴果倒卵形,3棱,成熟时成3瓣开裂,长2~3厘米。
种子有棱,黑色,光泽。
花期8~9月。
果期9~10月。

性状

鳞茎长卵形,长2~3厘米,直径5~15毫米,顶端渐尖,残留叶基,基部鳞茎盘明显,其上残留黄白色或棕色须根或须根断痕,鳞茎外部为数层鲜黄色膜质鳞叶,内部为白色叠生的肉质鳞片,富有粘性。
气微,味微辣。
以新鲜、饱满、不烂为佳。

毒性

妊娠兔两只灌服根提取物6克/公斤,其中一只再加叶提取物2克/公斤,一日后又灌服全草煎剂40克,均未见异常。
另一兔静脉注射叶提取物4克/公斤,则见呼吸迫促,挣扎,瞳孔散大,眼球突出,明显缺氧,很快窒息而死,解剖见心脏仍跳。

化学成分

鳞茎含果糖、蔗糖、淀粉、类似支链淀粉的多糖及类似菊糖的多糖。
还有海葱原甙甲及一种有毒糖甙。

药理作用

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具有洋地黄样强心作用。
根茎酒精提取物的水溶液对离体与在体蟾蜍心脏均有显着的强心作用,表现为心收缩力加强,心肌紧张度升高,最后停止于收缩期,对心跳频率无显着影响。
叶提取液的作用较根强。
给麻醉犬静脉注射1克/公斤,对血压及呼吸无明显影响。

②其他作用

麻醉犬在应用垂体后叶素使尿量显着减少的情况下,静脉注射根提取液,立即使尿景显着增加,有明显利尿作用。
对离体小鼠子宫有显着的兴奋作用,大量时并可引起痉挛,与麦角相似。

性味

《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寒。
"

功能主治

活血解毒,消肿止痛。
治乳拥,肠痈,跌打损伤,腰腿痛。

①《岭南采药录》:"取头捣烂,能敷治乳疮、毒疮。
"

②《东北药植志》:"叶及根茎的酒精提取液,有强心利尿作用。
全草煎服作止痛药,用于牙疼、筋骨疼、腰腿疼及枪打、碰破等;亦有催生之效。
"

③《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缩脚肠痈,肺痈吐血。
"

④苏医《中草药手册》:"活血,消肿,解毒,止痛。
治跌打损伤,腰腿疼痛,筋骨痛;鲜鳞茎捣烂外敷治痈疽,乳腺炎。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外用:捣敷。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绵枣儿

拼音注音
Mián Zǎo ér
别名

石枣儿、天蒜、地兰、山大蒜、鲜白头、地枣、独叶芹、催生草、药狗蒜、老鸦葱

英文名
Common Squill Bulb
出处

出自《救荒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绵枣儿的鳞茎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illa scilloides Druce[Barnardia scilloides Lindl.;Scilla sinensis Merr.]

采收和储藏:6-7月采收,洗净,鲜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台湾、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绵枣儿,多年生草本。
鳞茎卵形或近球形,高2-5cm,宽1-3cm,鳞茎皮黑褐色。
基生叶2-5枚;叶片狭带状,长15-40cm,宽2-9mm,平滑。
花葶通常比叶长,总状花序长2-20cm;花小,直径4-5mm,紫红色、粉红色至白色,在花梗顶端脱落;花梗长5-12mm,基部有1-2枚较小苞片;花被片6,近椭圆形,长2.5-4mm,宽约1.2mm,基部稍合生而成盘状;雄蕊6,稍短于花被,花丝近披针形,边缘和背面常具小乳突,基部稍合生,子房卵状球形,基部有短柄,表面有小乳突,3室,花柱长约为子房的一半。
蒴果近倒卵形,长3-6mm,宽2-4mm。
种子1-3颗,黑色,长圆状狭倒卵形,长2.5-5mm。
花、果期7-11月。

毒性

妊娠兔两只灌服根提取物6g/kg,其中一只再加叶提取物2g/kg,一日后又灌服全草煎剂40g,均未见异常。
另一兔静脉注射叶提取物4g/kg,则见呼吸迫促,挣扎,瞳孔散大,眼球突出,明显缺氧,很快窒息而死,解剖见心脏仍跳。

化学成分

鳞茎含绵枣儿糖甙D-1、E-1、E-2、E-3、E-4、E-5、G--1,15-脱氧尤可甾醇,15-脱氧-22-羟基尤可甾醇,15-脱氧-30-羟基尤可甾醇,15-脱氧尤可甾酮及2种三萜螺环 内酯化合物,还含2-羟基-7-O-甲基绵枣儿素,绵枣儿素和海葱原甙A。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具有洋地黄样强心作用。
根茎酒精提取物的水溶液对离体与在体蟾蜍心脏均有显着的强心作用,表现为心收缩力加强,心肌紧张度升高,最后停止于收缩期,对心跳频率无显着影响。
叶提取液的作用较根强。
给麻醉犬静脉注射 1g/kg,对血压及呼吸无明显影响。

2.其他作用:麻醉犬在应用垂体后叶素使尿量显着减少的情况下,静脉注射根提取液,立即使尿量显着增加,有明显利尿作用。
对离体小鼠子宫有显着的兴并可引起痉挛,与麦角相似。

性味

味苦;甘;性寒;小毒

注意

孕妇禁服。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解毒消肿;强心利尿。
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疮痈肿痛乳痈;心脏病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岭南采药录》:取头捣烂,能敷治乳疮、毒疮。

2.《东北药植志》:叶及根茎的酒精提取液,有强心利尿作用。
全草煎服作止痛药,用于牙疼、筋骨疼、腰腿疼及枪打、碰破等;亦有催生之效。

3.《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缩脚肠痈,肺痈吐血。

4. 苏医《中草药手册》:活血,消肿,解毒,止痛。
治跌打损伤,腰腿疼痛,筋骨痛;鲜鳞茎捣烂外敷治痈疽,乳腺炎。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237916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