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黄花雾、玉盏载银杯、婆婆针、感冒草、豆渣草、鬼见愁、豆渣菜、狗札、细毛鬼针草、一包针、刘寄奴、跟人走、带人走、豆叉菜、杈杈草、牙金草、虾钳草、三叶婆婆针、路边针、三叉枪、一把针、引线包、金丝苦令、草鞋坪、粘身草、鬼菊菊
《植物名实图考》卷十四隰草类鬼针草条附图特征与本种相符。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三叶鬼针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dens pilos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鲜用或切段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坡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
三叶鬼针草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
茎钝四棱形,无毛呀上部被极稀的柔毛。
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柄,柄长1.5-5cm,三出;小叶3枚,很少为5-7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锐尖,基部近圆或阔楔形,有时不对稀,具短柄,边缘有锯齿,顶端小叶较大,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具1-2cm,的柄,边缘有锯齿,上部叶小,3裂或不分裂,线状披针形。
头状花序单生,有长1-6cm的花序梗;总苞基部被短柔毛,苞片7-8枚,线状匙形,上部较宽,果时长至5mm,外层托片披针形,背面褐色,具黄色边缘,内层较狭,线状披针形;舌状花白色或无舌状花;盘花筒状,冠檐5齿裂。
瘦果黑色,线形,略扁,具棱,上部具稀疏瘤状突起及刚毛,先端芒刺3-4枚,具倒刺毛。
花期春季。
性状鉴别 茎钝四棱形,基部直径可达6mm。
中部叶对生,茎下部叶较小,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对生具柄,三出,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叶缘具粗锯齿;顶生小叶稍大对生或互生。
头状花序总苞草质,绿色,边缘被短柔毛,托片膜质,背面褐色,边缘黄棕色;花黄棕色或黄褐色,无舌状花。
有时可见10余个长条形具4棱的果实;果实棕黑色,先端有针状冠毛3-4条,具倒刺。
气微,味淡。
盲肠草干叶以1:4比例混和在食物中给大鼠服用1-2星期,可使食管内皮DNA的[3H]-胸苷掺入增加2.3倍。
叶的乙醇提取物及一种成分这种作用稍弱。
盲肠草加热煮沸后食用同样增加掺入。
雄性大鼠在以甲基-n-戊基亚硝基胺诱发癌变的同时,给予盲肠草干叶50g/kg,在20-45星期、46-52星期、53-72星期分别处死大鼠,发现盲肠草显着增加 MNAN诱导的食管癌增生,随时间增加,癌变发生率显着增加。
但若未以MNAN诱导,则盲肠草不表现出诱发肿瘤作用。
小鼠皮下注射,腹腔注射1-苯基-1,3,5-庚三烯的半数致死量;为4245mg/kg和525mg/kg。
1.苯基庚三炔,亚油酸,亚麻酸,无羁萜,无羁萜-3β-醇叶含:奥卡宁-4′-O-β-D-[6″-反-对-香豆酰基]-香豆糖甙[ okanin-4′-O-β-D--glucoside],奥卡宁-4′-O-β-D-[ 2″,4″,6″-三乙酰基]-葡萄糖甙[Okanin-4′-O-β-D--glucoside],奥卡宁-3′-O-β-D-葡萄糖甙,奥卡宁-4′-O-β-D)-葡萄糖甙,奥卡宁4′-O-β-D-[4″乙酰基-6″-反-对-香豆酰基]葡萄糖甙、奥卡宁-4′-O-β-D-[2″,4″-二乙酰基-6″-反-对-香豆酰基]-葡萄糖甙,奥卡宁-4′-O-β-D-[3″,4″-二乙酰基-6″-反-对-香豆酰基]-葡萄糖甙,奥卡宁-4-甲醚-3-O-β-D-葡萄糖甙;-6,7,3′,4′-四羟基橙酮[-6,7,3′,4′-tetrahydrox-yaurone],-6-O-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6-O-β-D-glucopyranosyl-6,7,3′,4′-tetrahydroxyaurone] ,-7-O-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6-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6-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6,7,3′,4′-四羟基橙酮;4-O-[6-O-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对-香豆酸[4-O--p-coumaric acid],4-O-[2-O-乙酰基-6-O-对一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对-香豆酸;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甙, 3-O-咖啡酰基-2-C-甲基-D-赤酮酸-1,4-内酯,2-O-咖啡酰基-2-C-甲基-D-赤酮酸,甲基-2-O-咖啡酸基-2-C-甲基-D-赤糖酸,甲基-3-O-咖啡酰基-2-C-甲基-D-赤糖酸,十三碳五炔-1-烯,十三碳-2,12-二烯-4,6,8,10-四炔-1-醇,十三碳-3,11-二烯-5,7,9-三炔-l,2-二醇,十三碳-5-烯-7,9,11-三炔-3-醇, β-香树脂醇,植物甾醇B,马栗树皮素,β-谷甾醇葡萄糖甙, 长链酯,饱和烃,羽扇豆醇,乙酸羽扇豆醇酯脂肪酸等,挥发油,油的主要成分有:柠檬烯,龙脑,β-丁香烯,大牻牛儿烯,T-木罗醇,α-毕澄茄醇等。
2.花含:奥卡宁-4′-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甙] lokanin-4′-O-[β-D-glucopyranosyl--β-D-glucopyra-noside],奥卡宁3′,4′-二-O-β-D-葡萄糖甙,奥卡宁-4′-[6″-O-乙酰基]-葡萄糖甙,奥卡宁-3′-葡萄糖甙,奥卡宁-4′-葡萄糖甙。
另外还含有钙,氯,钾,氢,锂等无机离子。
抗微生物与抗寄生虫作用:盲肠草中的1-苯基-1,3,5-庚三烯有明显的广谱抗微生物活性,对细菌、酵母菌。
真菌均有效,可抑制枯草芽胞杆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菌、白色假丝酵母菌。
石膏状孢子菌等微生物。
它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皮真菌、茄属丝核菌、啤酒糖酵母的MIC分别为5.20μg/ml、100-200μg/ml、10-50μg/ml、10μg/ml和 10-50μg/ml。
低于抑制浓度时,即可抑制犬小孢子菌芽胞形成。
有报道说小于400nm波长的光照是抗微生物活性所必需的。
盲肠草地上干品的石油醚、甲醇/水提取物以及提取出的亚麻酸、亚油酸也有抗微生物活性。
1-苯基1,3,5-庚三烯对一些复殖吸虫尾蚴易感,有生物变性作用,0.3×10可使血吸虫、棘口吸虫尾蚴在1-15分钟内出现不可逆性的麻痹。
紫外光对其杀尾蚴无明显协同作用。
味甘;微苦;性凉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妇女经期忌服。
"
清热;解毒;利湿;健脾。
主时行感冒;咽喉肿痛;黄疸肝炎;暑湿吐泻;肠炎;痢疾;肠痈;小儿疳积;血虚黄肿;痔疮;蛇虫咬伤。
内服:煎汤,10-30g,鲜品加倍;或熬膏;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