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蕊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蕊花

拼音注音
Máo Ruǐ Huā
别名

一柱香、大毛叶、海绵蒲、毒鱼草

来源

玄参科毛蕊花属植物毛蕊花Verbascum thapsus L.,以全草入药。
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

苦,凉。
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
用于肺炎,阑尾炎;外用治创伤出血,关节扭伤,疮毒。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毛蕊花

拼音注音
Máo Ruǐ Huā
别名

牛耳草,大毛叶、一柱香,虎尾鞭、霸王鞭。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毛蕊花全草
夏、秋采集。
鲜用或阴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空旷地或荒地上。
分布云南、四川、新疆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全体密被黄色绵毛。
茎直立。
单叶互生,茎基叶大而丛状密聚,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3~5厘米,往上则渐小,先端渐尖,基部楔状下延,全缘;无柄。
穗状花序圆柱形,自茎顶伸长;花黄色,径约1.5厘米。
蒴果球形,熟时开裂为2果瓣,果瓣膜质,淡棕黄色。
种子多数。
花期夏季。

性味

辛苦,寒。

①《云南中草药》:"苦,寒。
"

②《新疆中草药手册》:"有小毒。
"

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辛辣微苦,凉。
"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散瘀。
治肺炎,慢性阑尾炎。
疮毒,跌打扭伤,创伤出血。

①《云南中草药》:"消炎,止血,拔毒。
治疮毒,刀枪伤,跌打损伤。
"

②《云南中草药选》:"清热解毒。
治肺炎,关节扭伤。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外用:研末或捣烂外敷。

复方

①治慢性阑尾炎:一柱香一两。
水煎服,红糖为引。

②治疮毒:一柱香三钱。
水煎服,红糖、白酒为引。

③治刀枪伤,跌打损伤:一柱香研末,酒调成糊状,敷患处。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毛蕊花

拼音注音
Máo Ruǐ Huā
别名

一柱香、大毛叶、龟与箭、楼台香、牛耳草、虎尾鞭、霸王鞭、海绵薄、毒鱼草

英文名
Herb of Flannel Mullein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毛蕊花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rbascum thapsu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采集。
鲜用或阴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河岸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江苏、浙江、四川、云南、西藏。

原形态

毛蕊花 二年生草本,高达1.5cm。
全株被密而厚的浅灰黄色星状毛。
基生叶和下部的茎生叶倒披针状长圆形,长达15cm宽约6cm,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成柄状,边缘具浅圆齿;上部茎生叶缩小为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基部下延成狭翅。
穗状花序圆柱状,长达25cm,花密集;花梗短;苞片卵状披针形至披针形;花萼5裂几达基部,裂片狭披针形;花冠黄色,直径1-2cm,辐状,裂片5枚,内面光滑,外面被星状毛;雄蕊5,后方2枚的花丝有毛,前方2枚光滑,其花药略下延成个字形。
蒴果卵形,约与宿存的花萼等长,先端钝尖。
花期6-8月,果期7-10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向阳而较高燥的环境。
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上较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
四川地区在9-10月播种。
一般采用直播法,也可育苗移栽。
在整好的地上,开1m宽的畦,按株距50cm,开穴两行,深约7cm,施入人畜粪水,然后每1hm2用种子900-1350g,混至拌有人畜粪水的草木灰里,均匀撒在田内。

田间管理 在幼苗有3-4片真叶时匀苗、补苗,每空留苗1株,同时中耕除草、追肥1次过冬。
第2年3月,再留苗除草、追肥1次。
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但要掌握先淡后浓,并注意不要施在叶片上。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可用石灰水淋穴防治。

化学成分

全草含棉子糖,水苏糖[1]。

根含桃吉珊瑚甙,还含水苏糖,庚糖,辛糖,壬糖等[2]。

叶含鱼藤酮和香豆粗[3]。

果实灰分,含铝、钠、钾、镁、果产另含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及β-谷甾醇[4]。

药理作用

同属植物V.Nobille的总生物碱部分有神经节阻断作用,故能降低血压。

性味

味辛;苦;性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血散瘀。
主肺炎;慢性阑尾炎;疮毒;跌打损伤;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外用:适量,研粉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1.《云南中草药》:消炎,止血,拔毒。
治疮毒,刀枪伤,跌打损伤。

2.《云南中草药选》:清热解毒。
治肺炎,关节扭伤。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52791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