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录》
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肠。
《日华子本草》:"以五味炙,贴痔瘘及蚛骭,良久即去之。
"
出自《名医别录》。
药材基源:为鳢科动物乌鳢的肠。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phicephalus argus Cantor
采收和储藏:捕后,剖腹取肠,洗净,鲜用。
生态环境:乌鳢属肉食性凶猛鱼类。
栖息于水草茂盛处沁底的水域,对水质适应性强。
生长速度快,一冬龄鱼体长可达25cm。
资源分布: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乌鳢,体圆呈棒状。
体长为头长的3.2-3.7倍;为体高的4.5-4.8倍。
头略扁平,其背部有许多小感觉孔。
吻长圆形。
口裂大。
两颌、犁骨及腭骨均有细齿,有时还间杂大型牙齿。
鳃裂大,鳃耙10-13。
背鳍47-52,臀鳍31-33,侧线鳞60-61。
尾鳍圆形。
体上部灰黑色,下部灰黄色或灰白色。
体侧有八字形排列的黑色条纹。
头侧有两条纵行黑条纹。
大肠经
甘;微涩;平
解毒;驱虫。
主痔瘘;下肢溃疡
外用:适量,炙香外贴;或绵裹纳入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