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穵弄、宝豆,苦果。
《纲目拾遗》
为马钱科植物吕宋豆的成熟种子。
分布菲律宾、越南、泰国。
都自菲律宾等地进口。
大型木质藤本。
叶对生,革质,光滑,矩圆形或椭圆形,长8~20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略圆、有明显的3条基出脉。
花白色,大多生于上部叶腋;花萼短小,有齿;花冠管状,长不及1厘米。
果实圆形,灰白色微带黄色渐变为褐色,径约10厘米或更大;种子多数,包在柔软黄色的果肉中,新鲜种子稻草色略带青绿,卵形或具钝角的三角状形,略扁,宽约2.5厘米,被银白色伏贴的毛茸。
干燥成熟种子呈不规则卵圆形,或一面有棱,长2~3厘米,宽1.5~2厘米,厚约1.5厘米,外表灰棕色,有细疣点,有的残留银灰色带光泽的毛茸。
基部有圆形的种脐。
质坚实,纵切面可见角质状、半透明、灰棕色的大胚乳,中央具子叶2片。
气无,味极苦。
种子含生物碱2.5~5%,其中46~62%为番木鳖碱;还有马钱子碱0.5%、少量的小檗碱以及三个16-烷氧基番木鳖碱:16-甲氧基番木鳖碱、16-乙氧基番木鳖碱和16-丙氧基番木鳖碱。
另含番木鳖甙。
参见"马钱子"条。
苦,寒,有大毒。
《本草补》:"味苦。
"
体虚,久病者忌用。
《纲目拾遗》:"治腹痛泻利,疟疾,虫积,刀伤出血,蜈蚣咬伤。
"
内服:磨汁,每次量2~3厘,每日服2~3次。
外用:刮末撒或调敷。
①治腹痛泻利,疟疾初作,蛔虫疳积,中风昏仆:吕宋果,磨水服。
②治刀斧伤血漏:吕宋果,刮末敷患处。
③治蛇、蝎、蜈蚣咬伤:吕宋果,磨清水服;并刮末敷伤处。
④治头疮痒烂鬎疬:吕宋果,切碎,以油煎之,乘热遍擦,向火取暖,随以布向火取热,覆病人身上而睡,又以被盖,不见生风愈。
⑤治内痔外翻:吕宋果,以醋磨,涂患处。
加挖弄、宝豆、苦果
出自《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本草补》:吕宋岛中产一果,名加穵弄,外肉而内核,味苦不堪食。
其初惟有一处深山峻岭生此,树甚高大,土人多不识,旅人至岛百年后,始知其中果可用。
近三十年,颇悉其疗治各病,极有奇验,遂携至中国。
若果之皮肉,其效尤捷。
有呼为宝豆者,豆言果之形状,宝言其贵重要。
2.据《菲律宾药用植物》记载:吕宋豆种子酒浸剂可作健胃剂,有人报告,树皮及种子少量可退热,并有强壮作用对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这样减弱或消除了对抗肌之间的交互抑制,因此大剂量可致强直性惊厥。
1.2.对延髓的作用 据资料记载,给箭毒麻痹的犬静脉注射2mg/kg的硝酸番木鳖碱,血压立刻升高,并长时间持续在高度水平。
但如破坏动物的延髓,血压随即下降,增大番木鳖碱剂量,血压也不再上l,说明番木鳖碱能提高血管运动中枢的兴奋性,增进血液循环。
番木鳖碱还具有兴奋迷走神经中枢作用,可出现心动徐缓。
番木鳖碱亦能提高呼吸中枢的兴奋性,使呼吸加深加快,特别是在上述中枢被抑制时这些作用更加明显。
此外,它还可以兴奋咳嗽中枢。
1.3.对大脑皮质的作用 小剂量的番木鳖碱能加强皮质的兴奋过程,促使处于抑制状态的病人苏醒。
还能提高味觉、触觉、听觉和视觉等感觉器官的功能。
治疗剂量的番木鳖碱对犬和猴的实验性神经官能症呈现良好作用,能促使兴奋和抑制过程之间的正常关系的恢复。
大剂量的番木鳖碱,在短暂的提高兴奋过程后,即发生超限抑制现象。
2.对人体淋巴细胞的作用 临床上有报道,硝酸番木鳖碱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
刘德祥等观察了马钱子分煎液不同剂量对体外培养人淋巴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煎液浓度为0.3-0.7mg/ml时,分裂指数基本一致,当浓度为0.2mg/ml时,分裂指数基本一致,当浓度为0.1mg/ml时,分裂指数达9.975%,急剧上l,超过对照组。
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番本鳖碱具有强烈苦味,可刺激味觉感受器反射性增加胃液分泌,促进消化机能和食欲,病人肠痿管试验证明,番木鳖碱对人体胃肠平滑肌无兴奋作用。
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物药理协作组报道,以二氧化硫或氨雾引咳法试验证明,马钱子碱50mg/kg灌胃对小鼠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其作用强度超过可待因。
小鼠酚红排泌法证明,马钱子碱40mg/kg有明显的祛痰作用,强度与氯化氨无显着差别。
平喘作用弱。
但动物实验发现,当用药时间延长,用量增加时,能加强家兔抗组织胺的作用。
5.抗菌作用:马钱子的水煎剂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体外试验表明,0.1%马钱子碱能完全抑制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和卡他球菌的生长。
6.其它作用 SollmanTA报告马钱子碱对感觉神经末梢有麻痹作用,5-10%马钱子碱溶液可使口腔粘膜麻醉,马钱子碱和番木鳖碱极大剂量时,均可阻断神经肌肉传导呈现箭毒样作用,此种作用在整体动物上被全身性惊厥所掩盖,只在离体神经肌肉标本上才能表现出来。
脾;胃经
苦;性寒;大毒
体虚,久病者忌用。
解毒;消肿;杀虫;止痛。
主腹痛泻痢;疟疾;小儿蛔虫;刀伤出血;头疮;痔疮;蛇虫咬伤
内服:磨汁,每次0.06~0.09g,每日2~3次。
外用;适量,刮末撒;或调敷。
《纲目拾遗》:治腹痛泻利,疟疾,虫积,刀伤出血,蜈蚣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