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菌

拼音注音
Kǔ Liàn Jūn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密集木层孔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ellinus densusTeng[Fomes densus Lloyd]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集,晒干备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榆及楝的腐木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北、湖南、四川等地。

原形态

密集木层孔菌 子实体侧生无柄,平伏而反卷。
菌盖半圆形至贝壳状,cm×cm,厚1-4.5cm,木质,硬;菌盖表面黄褐色至近黑色,有同心环棱;边缘锐,波浪状,有绒毛,下侧无子实层。
管口面黄褐色;管口圆形,每1mm间4-6个;菌管多层,但层次不甚明显,每层厚2-3mm,色与菌肉相同。
菌肉浅褐色,厚1-2mm。
刚毛多,μm×7.5μm。
孢子卵形至近球形,无色至近无色,μm×μm。

功能主治

杀虫;解热。
主疳积;血吸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52156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