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蕈、鸡菌、蚁夺、蚁、鸡菜、鸡脚蘑菇、三坛蘑、鸡肉丝菇、斗鸡菇、白蚁菰、桐菰、鸡肉丝菰、鸡脚菰、伞把菇
出自《本草纲目》。
1.《广菌谱》:鸡枞蕈,出云南,生沙地间,下蕈也。
高脚伞头,土人采烘寄远,以充方物。
气味似香蕈,而不及其风韵。
2.《广群芳谱》:鸡枞菌,按《通雅》作鸡枞。
《云南志》谓之鸡枞,鸡以言形,枞者花白敛足之貌,说本杨慎。
或作蚁枞,以其产处下皆蚁穴。
《贵州志》曰,下有蚁若蜂状,又名蚁夺。
药材基源:为白蘑科植物鸡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rmitomyces albuminosus Herm[Collybia alluminosa Pet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节采收后除去泥沙,晒干,备用。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田野及林缘,其假根与地下白蚁窝相连。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菌盖宽3-23.5cm。
幼时圆锥形至钟形,渐伸展,顶部显着凸起呈斗笠状,浅土黄色或灰褐色至黑褐色,老后辐射状开裂,有时边缘翻起。
菌褶白色至乳白色,老后带黄色,弯生或近离生,稠密,窄,不等长,边缘波状。
菌肉白色,较厚。
菌柄较粗壮,长3-15cm,粗0.7-2.4cm,白色或同盖色,中实,基部膨大,具有褐色至黑褐色的细长假根,长可达40cm.孢子印奶油色或带粉红色。
孢子椭圆形,光滑,无色,μm×μm。
性状鉴别 菌盖圆锥形,或伸展,中央隆起呈斗笠形,直径可达23.5cm,深褐色、灰褐色或浅土黄色,表面呈放射开裂,边缘有时翻起。
菌肉厚,类白色。
菌褶稠密,不等长,白色或带黄色。
菌柄长3-15cm,直径1-2.5cm,白色或灰白色,基部稍膨大并延伸成褐色假根,长可达40cm。
气浓香,味淡。
含麦角甾醇。
脾;胃;大肠经。
甘;性平
健脾和胃;疗痔。
。
主脘腹胀满,消化不良,精神疲乏,痔疮。
内服:煎汤,6-9g。
《本草纲目》:益胃,清神,治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