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贝
药材基源:为帽贝科动物嫁的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lana toreuma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取壳,洗净,晒干。
生态环境:生活于潮间带,吸附于岩石上或沿海潮带的海岸石板上。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普遍分布。
嫁,贝壳呈斗笠形,较低平,壳高相当于壳长的1/3,壳质较薄,近于半透明。
前部稍瘦,周缘呈长卵圆形,壳顶近前方,略向前弯曲,常麻损。
壳表面有众多细小而密集的放射肋,至壳边缘具相应的细齿缺刻。
生长线稍隆起。
壳面颜色多变,通常为锈黄色,并布有不规则的棕色或紫色的带状斑纹。
壳内面银灰色,光亮。
约于壳顶至壳缘的中部有一圈棕褐色或淡蓝色的肌痕。
性状鉴别,贝壳呈斗笠形。
较低平,壳高约为壳长的1/3。
壳顶近前方略向前弯曲,常麻损,贝壳的最高点向前的斜面较直,向后的斜面稍隆起。
壳外表面为锈黄色,有不规则的紫色或棕色斑带,可见多数细小而密集的放射肋,壳缘呈细齿状。
生长线较细,不甚明显;壳内表面银灰色,光亮,能清楚地透视壳外表面的彩色。
质较薄,近半透明。
气微,味微咸。
本品壳中含10余种氨基酸,有甘氨酸、精氨酸以及含量较大的天冬氨酸。
此外,还含脂类,脂肪酸主要为C16:0和C18:0,甾醇主要是胆甾醇。
味碱;性微寒
镇惊。
主小儿惊风
内服:煎汤,10-1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