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褶黑菇、大黑菇、黑蘑菇、蘑菇
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黑红菇Russula nigricans Fr.,以子实体入药。
生于阔叶林内地上。
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福建、湖南、云南。
微咸,温。
追风,散寒,舒筋,活络。
稀褶红菇、大黑菇、黑蘑菇、稀褶黑菇、猪仔菇、火炭菌、火炭菰
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黑红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ssula nigricans Fr.[Agaricus ningricans Bul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摘,去掉泥土,晒干备用。
生态环境:生于阔叶林地,夏、秋季单生或群生。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菌盖宽6-15cm。
平展而中凹。
初污白色,后变为暗褐色。
最后呈炭黑色。
菌肉灰白色,受伤后先变红,后变黑。
菌褶白色,后变黑色,褶片厚而稀疏。
褶间时有横脉。
菌柄短圆柱形,长4-8cm,粗2-3cm,多实心。
孢子无色,μm×μm,近球形,有小疣和脊突,结联成不规则网纹。
性状鉴别 菌盖扁半球形,中部下凹。
直径6-15cm,棕灰色或暗灰色,边缘光滑。
菌肉灰白色、红色或黑色。
菌褶较疏,长短不一,类白色、灰红色或黑色,褶间时有横脉。
菌柄粗短,圆柱形,长4-6cm,直径2-2.8cm,色同菌盖。
气微,味淡;有毒。
子实体含麦角甾醇,5,7-麦角甾二烯-3β-醇。
黑红菇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均为60%。
辛;微咸;性温
祛风寒湿;舒筋活络。
主风寒湿痹;腰腿疼痛;关节痛;手足麻木;四肢抽搐
内服:煎汤,9-12g;浸酒或入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