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瓜、勤瓜、王瓜、刺瓜、[黄瓜藤、黄瓜秧、黄瓜霜]
葫芦科黄瓜Cucumis sativus L.,以果、藤、叶入药。
全国各地。
种子含多种氨基酸:β-吡唑丙氨酸、缬氨酸等。
黄瓜:甘,寒。
黄瓜藤:苦,平。
黄瓜:清热利尿。
主治烦渴,小便不利;外用治烫火伤。
黄瓜藤:消炎,祛痰,镇痉。
治腹泻,痢疾,癫痫。
黄瓜秧:治高血压。
用量5~6钱。
黄瓜霜:清热消肿,治扁桃体炎。
胡瓜,王瓜,刺瓜。
《本草拾遗》
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实。
7~8月间采取果实,鲜用。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一年生攀援状草本,全体被粗毛。
茎细长,被刺毛。
具卷须。
单叶互生;叶片三角状广卵形,长宽各约12~18厘米,掌状3~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锐尖,两面均有粗毛,叶缘具锯齿;叶柄粗,具粗毛。
花单性,雌雄同株,有短柄;雄花1~7朵,腋生;雌花1朵单生,或数朵并生;萼5裂,裂片钻形,长8~10毫米,具长毛;花冠黄色,5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尖锐;雄蕊分离,着生于花萼筒部;花丝短,花药长椭圆形;子房下位,花柱短,柱头3枚,胚珠多数。
瓠果圆柱形,幼嫩时青绿色,老则变黄色;表面疏生短刺瘤,并有显着的突起。
种子椭圆形,扁平,白色。
花期6~7月。
果期7~8月。
黄瓜含葡萄糖、鼠李糖、半孔糖、甘露糖、木糖、果糖以及芸香甙、异槲皮甙、精氨酸的葡萄糖甙等甙类。
尚含咖啡酸、绿原酸、多种游离氨基酸、维生素G和维生素C-10.3毫克%。
又含挥发油1毫克%,其中60%为2,6-壬二烯醇,10%为2,6-壬二烯醛。
黄瓜头部多苦味,苦味成分为葫芦素A、B、C、D。
种子含脂肪油,其中油酸58.49%、亚油酸22.29%、棕榈酸6.79%、硬脂酸3.72%。
葫芦素C在动物实验中有抗肿瘤作用,毒性较低。
①《本草求其》:"入脾、胃、大肠。
"
②《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
甘,凉。
①《千金·食治》:"味甘,寒,有毒。
"
②《日用本草》:"味苦,平凉,无毒。
"
③《医林纂要》:"甘酸,寒。
"
《滇南本草》:"动寒痰,胃冷者食之,腹痛吐泻。
"
除热,利水,解毒。
治烦渴,咽喉肿痛,火眼,汤火伤。
①《日用本草》:"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
"
②《滇南本草》:"解疮癣热毒,消烦渴。
"
③《陆川本草》:"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瓜干陈久者,补脾气,止腹泻。
"
内服:煮熟或生啖。
外用:浸汁、制霜或研未调敷。
①治小儿热痢:嫩黄瓜同蜜食十余枚。
②治水病肚胀至四肢肿:胡瓜一个,破作两片不出于,以醋煮一半,水煮一半,俱烂,空心顿服,须臾下水。
③治咽喉肿痛:老黄瓜一枚,去子,入硝填满,阴干为末。
每以少许吹之。
④治跌打疮焮肿:六月取黄瓜入瓷瓶中,水浸之。
每以水扫于疮上。
⑤治火眼赤痛:五月取老黄瓜一条,上开小孔,去瓤,入芒硝令满,悬阴处,待硝透出刮下,留点眼。
⑥治汤火伤灼:五月掐黄瓜入瓶内,封,挂檐下,取水刷之,良。
胡瓜、王瓜、刺瓜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黄瓜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mis sativus L.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果实;鲜用
生态环境: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且许多地区均有温室或塑料大篷进行栽培,已做到全年供应,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和温带地区。
一年生蔓生草本。
茎枝伸长,有纵沟及棱,被白以硬糙毛。
卷须细,不分枝,具白色柔毛。
单叶互生;叶柄稍粗糙;叶片三角状宽卵形,膜质,长、宽均12-18cm,两面甚粗糙,掌状3-5裂,裂片三角形并具锯齿,有时边缘具缘毛。
花萼简狭钟状圆筒形,密被白色长柔毛,花萼裂征钻形,开展与花萼近等长;花垸共同白色,长约2cm,花冠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急尖;雄蕊3,花丝近无;雌花单生,或稀簇生,花梗粗壮,被柔毛。
子房纺锤形,柱头3。
果实长圆形或圆柱形,长10-30cm,熟时黄绿以,表面粗糙,具有刺尖的瘤状凸起,极稀近于平滑。
种子小,狭卵形,白色,无边缘。
花、果期为夏、秋季。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
不耐高温,不耐寒冷。
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宜选富含有机质、肥沃、保水保肥力强的粘质壤土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
育苗移栽法,南方春播于2-3,将经浸种,催芽的种子播于保温苗床内的营养钵上,每钵下种2颗,待出苗后选留壮苗1株。
1hm2地移栽的瓜苗约需种子1500-1875kg。
当瓜苗长出3-4片真叶时,按行株距60cm×20cm带土移栽进大田。
1hm2定植株数约为60 000株。
田间管理 苗期施提苗肥1次、抽蔓肥1次。
盛果期,一般采收2-3次追肥1次,追肥以人畜粪尿和复合肥为主。
知时灌溉和排水,避免干旱和渍水。
定期松土、除草、培土。
瓜苗抽蔓后及时插架引蔓上架和绑蔓,当主蔓满架时摘心,促使下面子蔓结瓜。
病虫害防治 枯萎病、疫病、霜霉病、炭疽病、白粉病、始发病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每7-10b交替喷雾或灌根。
毒性较低。
含甙类成分,已分离得到芸香甙-2,6-壬二烯醇(2,6-noninal),-2-壬烯醛[(E)-2-nonenal][6-7].种子含甾醇成分,松藻甾醇(codisterol),25-去氢多孔甾醇[25-dehy-drooriferasterol]赭桐甾醇-去氢菠菜甾醇[25-dehydrochon-drillasterol],24β-已基-7,25-胆甾二烯醇[24β-ethyl-25-dehydrolathosterol],燕麦甾醇后,可能有诱生干拢素的作用,在给药后7h作用最强,但对血浆干拢素无影响。
其有效成分对胰蛋白酰敏感,但对热、酸稳定[1]。
大鼠口服黄瓜已醇提取物250mg/kg不能降低血糖,对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峰值亦无抑制作用[2]。
归肺;脾;胃经
味甘;性凉
《滇南本草》:动寒痰,胃冷者食之,腹痛吐泻。
清热;利水;解毒。
主热病口渴;小便短赤;水肿尿少;水火烫伤;汗斑;非疮
内服:适量,煮熟或生啖;或绞汁服。
外用:适量,生擦或捣汁涂。
①治小儿热痢:嫩黄瓜同蜜食十余枚, 。
②治水病肚胀至四肢肿:胡瓜一个,破作两片不出子,以醋煮一半,水煮一半,俱烂,空心顿服,须臾下水。
③治咽喉肿痛:老黄瓜一枚,去子,入硝填满,阴干为未。
每以少许吹之。
④治跌打疮肿:六月取黄瓜入瓷瓶中,水浸之。
每以水扫于疮上。
⑤治火眼赤痛:五月取老黄瓜一条,上开小孔,去瓤,入芒硝令满,悬阴处,待硝透出刮下,留点眼。
③治汤火伤的:五月掐黄瓜入瓶内,封,挂檐下,取水刷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