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椽木子

拼音注音
Hónɡ Chuán Mù Zǐ
出处

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刺栲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hystrix A.DC.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剥出种仁。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9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南部、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广西、贵州西南部、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可达25m。
胸径1.5m。
树皮灰色至灰褐色,呈块状剥落;幼枝有暗黄色短绒毛和黄色鳞秕,二年生枝几无毛。
叶互生;叶柄长0.5-1cm;叶片薄革质,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2cm,宽2-3.5cm,全缘或顶部有数对浅锯齿,上面光亮无毛,下面密生红棕色或黄棕色紧贴的鳞秕,二年生叶下面黄灰色或灰白色,叶中脉凹下,侧脉10-14对,支脉常不明显。
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呈直立穗状花序;雌花序长10-18cm,为短穗状花序;果序长约15cm;壳斗具1坚果,球形,连刺径2.5-4cm,4瓣裂,刺长0.8-1.2cm,基部或在中部稍不有分枝,密生;坚果宽卵形,直径0.8-1.5cm,高1- 1.5cm,几无毛,果脐占果面积的1/3-1/4,子叶平突,无毛。
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化学成分

茎含17-何帕烯-3β-醇乙酸酯[hop-17-en-3β-yl acetate],无羁萜酮,无羁萜-3β-醇,β-粘霉烯醇,蒲公英赛醇,β-谷甾醇,4-豆甾烯-3-酮-6β-醇。
叶含蒲公英赛醇,22-羟基何帕酮,和β-谷甾醇。

性味

甘;性温

功能主治

健胃消食。
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炒食或煮食,15-30g.

各家论述

《陆川本草》:滋养强壮,健胃,消食。
治食欲不振,脾虚泄泻。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0168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