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海棠。
始载于《唐本草》。
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红厚壳的根、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ophyllum inophyllum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右采收,根洗 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疏林中或常为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地区。
红厚壳 常绿乔木,高5-12m。
树皮暗褐色或灰褐色,平滑;幼枝圆柱形。
单叶对生;叶柄粗壮,长1-2.5cm;叶片厚革质,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8-15cm,宽4-8cm,先端钝,圆形或微缺,基部钝圆或宽楔形,全缘或波状,两面有光泽,中脉在睚同凹下,下面隆起,侧脉细密与中脉近于垂直,两面隆起。
总状花序或有时为圆锥花序,生上部叶腋,较叶为短;花两性,白色,芳香,直径1.8-2.5cm;花梗长3-4cm;萼片4,外方2枚较小,先端凹陷,内方2枚较大,花瓣状;花瓣4;雄蕊多数,花丝基部合生成4束;子房近;圆形,有柄,花柱远较雄蕊为长,柱头盾形。
核果球形,直径2.5-3cm,成熟时黄色,肉质。
种子含海棠果内酯,红厚壳酯酸,红厚壳内酯,红厚壳酮酸A、A2、A3、B1、B2,红厚壳酸,无色矢车菊素,铁力木咕吨酮B,红厚壳素B,未成熟种子含有佳皮酸,开环红厚壳内酯,南方红厚壳素。
叶含多种红厚壳内酯的衍生物及无羁萜,海棠果醛,海棠果醇,海棠果酸等三萜类化合物。
花含杨梅树皮素-7-葡萄糖甙,杨梅树皮素和槲皮素。
心材含无羁萜,优咕吨酮及其衍生物:如 1,5,6-三羟基咕吨酮,l,6-二羟基-5-甲氧基咕吨酮,2--1,3,5-三羟基吨酮[2--l,3,5-trihydroxyxanthone],2--l,3,5,6四羟基吨酮[2--l,3,5,6-tetrahydroxyxanthone],巴西红厚壳素,6-去羟基巴西红厚壳素,2--l,3,5,6-四羟基吨酮[2--1,3,5,6-tetrahydroxyxanthone],l,5-二羟基-6-异戊烯基吨酮[6--1,5-dihydroxyxanthone],1,7-二羟基-3,6-二甲氧基吨酮。
树皮中含β-谷甾醇,β-香树脂醇,无羁萜醇。
肝;肺经
微苦涩;平
祛瘀止痛。
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痛经;外伤出血
内服:煎汤服,3-10g。
外用:鲜叶适量,捣敷。
《证类本草》:本品味微苦,性平,有祛瘀止痛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