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蹄子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药材基源:为马蹄螺科动物黑凹螺及锈凹螺的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hlorostoma nigerrinma2.Chlorostoma rustica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采捕,捕得后,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生态环境:1.生活于中低潮区岩石间。
2.生活于潮间带下区一对潮下带约20m深的岩礁上或海藻丛中。
资源分布:1.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
2.我国沿海分布很广。
为经济藻类养殖业的敌害。
1.黑凹螺,贝壳呈塔形。
质厚宽实,一般壳高24-30mm,宽与高近等。
螺层6层,壳顶3层很小,以下3层宽度骤增。
壳面一般较平直,体螺层显着膨胀。
壳表灰黑色或棕黑色,生长线细波状与细密的放射肋相互交错,具纵走的灰黑色条纹和引伸的肋痕。
壳基部较平整。
壳口内面银白色,有珍珠光泽及数条环行的细褐襞。
内唇斜,中部延伸成白色遮缘,基部具钝齿1-2枚。
脐孔深,部分被遮掩,变小,周缘灰白色。
厣懈质,圆形,褐色,多旋,核在中央。
2.锈凹螺,贝壳圆锥形,质坚厚,一般壳高23-26mm,宽与高近等。
缝合线显着。
壳面稍突出,每层的宽度逐渐增加。
壳表黄褐色或黑褐色,常具铁锈色斑纹。
自壳顶向下的各层都具很显着的斜行肋线,尤以在体螺层最为显着,生长线细密,并与棕色的斜行放射肋成十字形交叉。
壳内面灰白色,具珍珠样光泽。
壳口斜,呈马蹄形。
外唇薄,有一褐色与黄色相间的镶边;内唇厚,向脐孔伸出一白色遮缘,脐孔大而深,周围有白色环。
下方壳口具1-2枚白色小齿。
厣角质,薄而圆,棕红色;边缘银白色,核在中央。
性状鉴别黑凹螺,呈圆锥形,螺层6,壳顶3层很小,下面 3层增大,壳基层最大,较平整。
表面灰黑色,有经从向的灰黑色花纹和自壳面绅伸而出的肋痕。
壳口斜形,内面有珍珠样光泽和环形细纹数条。
壳坚厚。
气微,味微咸。
锈凹螺,螺壳呈圆锥形,螺层约5层。
壳顶尖,有的已折断。
表面黄褐色,密布铁锈斑纹,各层均有细弱的螺旋肋和生长纹,并可见不太整齐的纵向隆起。
壳口斜,马蹄形,内面灰白色,有珍珠样光泽。
气微,味微咸。
贝壳含碳酸钙,还含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14种氨基酸。
味咸;性寒
平肝潜阳。
主高血压病;头晕头痛;慢性肝炎
内服:煎汤,10-30g。
《中国药用动物志》:平肝潜阳、益肝补肾。
治高血压、慢性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