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莓根

《中药大辞典》:寒莓根

拼音注音
Hán Méi Gēn
出处

《闽南民间草药》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寒莓

性味

①《闽南民间草药》:"酸,平,无毒。
"

②江西《草药手册》:"寒凉。
"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治胃痛吐酸,黄疸肝炎,吐泻,白带,痔疮。

①江西《草药手册》:"活血凉血,清热解毒。
治黄疸型肝炎,月经不调,产后发热,小儿高烧,痔疮肛漏。
"

②《实用中草药》:"收敛,解毒,止痛。
治胃痛,胃酸过多症,遗精,头痛。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复方

①治胃痛吐酸水:鲜寒莓根一至二两,鸡一只。
和水、酒各半适量,炖二小时取服,续服二、三次。

②治黄疸:寒莓根、虎刺、阔叶十大功劳、白马骨各三至五钱。
煎水服。

③治上呕下泻:鲜寒莓根一两,酸浆五钱,积雪草三钱。
煎水,白糖为引服。

④治妇女腰痛,白带过多,月经不调:鲜寒莓根四两。
煎水,取汁炖白鸡一只服。

⑤治痔疮:寒莓干根一至二两,猪直肠一节。
同炖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寒莓根

拼音注音
Hán Méi Gēn
英文名
Root of Buerger Raspberry
出处

出自《闽南民间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寒莓Rubus buergeri Miq.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buergeri Miq.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中低海拔的阔叶林下或山地疏密杂木林内。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原形态

寒莓 蔓性常绿小灌木。
茎常伏地生根,长出新株,密生褐色或灰白色柔毛,无刺或有少数刺;葡匐枝长达2m。
单叶;叶柄长3-9cm;托叶条裂;叶片近圆形,直径5-11c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心形,边缘常5浅裂,上面近无毛,下面和叶柄有绒毛,沿叶脉较密。
总状花序短,腋生,有花4-10朵,密集;总花梗和花梗密生灰白色短绒毛和散生的刺刚毛;花白色,直径约1cm;萼裂片披针形,外面淡黄色长毛。
聚合果近球形,直径6-10mm,紫黑色。
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归经

肝;肾经

性味

苦;酸;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主湿热黄疸;产后发热;小儿高热;月经不调;白带过多;胃痛叶酸;痔疮肿痛;肛门漏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

复方

①治胃痛吐酸水: 鲜寒莓根一至二两,鸡一只。
和水、酒各半适量,炖二小时取服,续服二、三次。
②治黄疸: 寒莓根、虎刺、阔叶十大功劳、白马骨各三至五钱。
煎水服。
③治上呕下泻: 鲜寒莓根一两,酸浆五钱,积雪草三钱。
煎水,白糖为引服。
④治妇女腰痛,白带过多,月经不调: 鲜寒莓根四两。
煎水,取汁炖白鸡一只服。
⑤治痔疮: 寒莓干根一至二两,猪直肠一节。
同炖服。

各家论述

1.江西《草药手册》:活血凉血,清热解毒。
治黄疸型肝炎,月经不调,产后发热,小儿高烧,痔疮肛漏。

2.《实用中草药》:收敛,解毒,止痛。
治胃病,胃酸过多症,遗精,头痛。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0871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