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佛手香橼,蜜筩柑,蜜罗柑,福寿柑,五指柑。
《滇南本草》
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
秋季果实呈浅绿色或稍带黄色时采收。
摘下后晾3~5天,待水分大部蒸发,纵切5~10毫米厚的薄片,晒干或阴干,或以低温烘干,密闭贮存,防止香气散失。
栽培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浙扛、安徽等地。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米。
枝上有短而硬的刺,嫩枝幼时紫红色。
叶大,互生;长椭四形或矩圆形,长8~15厘米,宽3.5~6.5厘米,先端圆钝,基部阔楔形,边缘有锯齿;叶柄短、无翼,圆锥花序或为腋生的花束;雄花较多,丛生,直径3~4厘米,萼杯状,先端5裂;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淡紫色,雄蕊30以上;雌花子房上部渐狭,10~13室,花柱有时宿存。
柑果卵形或矩圆形,长10~25厘米,顶端分裂如拳,或张开如指,外皮鲜黄色,有乳状突起,无肉瓤与种子。
花期夏季。
①鲜佛手
下部圆形,近柄处略窄,有残留果柄或柄痕。
上部分枝,为圆柱形,如手指状,屈伸不一,长短参差,一般长12~16厘米,顶端稍尖或扭曲,外皮橙黄色或绿褐色,有纵横不整的深皱,及稀疏的疣状突起,较平坦的地方可见到细密的窝点,皮厚1.5~4毫米许,内面果肉类白色或黄白色,中心有两条纵行筋络状条纹,直达顶端,质较软而韧,气芳香,味酸苦。
②佛手片
㈠川佛手,片小质厚,不平整,质较坚,易折断,长4~6厘米,宽约3厘米,绿边白肉,稍有黄色花纹,气清香,浓郁。
㈡广佛手,片大质薄,多皱,长6~10厘米,宽3~6厘米,厚1~2毫米,黄边白肉,花纹明显,气味较淡薄。
以片大、绿皮白肉、香气浓厚者为佳。
主产四川、广东。
此外,福建、浙江、安徽、云南等地亦产。
干的果实中含柠檬油素0.007%;还含痕量的香叶木甙和橙皮甙。
醇提物对离体大鼠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
对兔、猫在体肠管亦有同样结果,对乙酰胆碱引起兔十二指肠痉挛有显着的解痉作用,而对氯化钡引起者,效力较差,故认为其抑制作用与胆碱能神经有关。
猫静脉注射,还有抑制心脏和降压作用。
高浓度醇浸物静脉注射,能迅速缓解氨甲酰胆碱所致胃和胆囊的张力增加。
抑制平滑肌之成分,并非挥发油。
拣去杂质,用水喷润后,切碎,晒干。
入肝、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肝、胃二经。
"
②《本草再新》:"入肝、脾、胃三经。
"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
辛苦酸,温。
①《滇南本草》:"性温,味甘微辛。
"
②《纲目》:"辛酸,无毒。
"
⑧《本经逢原》:"辛苦甘,温,无毒。
"
阴虚有火,无气滞症状者慎服。
《本经逢原》:"痢久气虚,非其所宜。
"
理气,化痰。
治胃痛,胁胀,呕吐,噎膈,痰饮咳喘,并能解酒。
①《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
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
②《纲目》:"煮酒饮,治痰气咳嗽。
煎汤,治心下气痛。
"
③《本经逢原》:"专破滞气。
治痢下后重,取陈年者用之。
"
④《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疬。
"
⑤《随息居饮食谱》:"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
"
内服:煎汤,0.8~3钱;或泡茶。
①治痰气咳嗽:陈佛手二至三钱。
水煎饮。
②治鼓胀发肿:香橼去瓤四两,人中白三两。
共为末,空腹白汤下。
③治妇女白带:佛手五钱至一两,猪小肠一尺。
水煎服。
治疗小儿传染性肝炎:1~3岁每日取陈佛手10~15克,3~5岁15~20克,5~7岁20~25克,7~10岁30克;加败酱草每日每岁1克,10岁以上每2岁增加1克,水煎10~15分钟,分3次服。
7~10天为一疗程。
治疗64例,平均4~5天黄疸消失,精神及食欲转佳。
佛手、佛手香橼、蜜筩柑、蜜罗柑、福寿柑、五指柑、手柑。
出自《滇南本草》。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
采收和储藏:栽培4-5年开花结果,分批采收,多于晚秋果皮由绿变浅黄绿色时,用剪刀剪下,选晴天,将果实顺切成4-7mm的薄片,晒干或烘干。
生态环境:生于热带、亚热带。
资源分布:我国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有栽培。
佛手柑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
老枝灰绿色,幼枝略带紫红色,有短而硬的刺。
单叶互生;叶柄短,长3-6mm,无翼叶,无关节;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5-16cm,宽2.5-7cm,先端钝,有时微凹,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浅波状钝锯齿。
花单生,簇生或为总状花序;花萼杯状,5浅裂,裂片三角形;花瓣5,内面白色,外面紫色;雄蕊多数;于房椭圆形,上部窄尖。
柑果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分裂如拳状,或张开似指尖,其裂数代表心皮数,表面橙黄色,粗糙,果肉淡黄色。
种子数颗,卵形,先端尖,有时不完全发育。
花期4-5月,果熟期10-12月。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怕严霜、干旱,耐荫、耐瘠、耐涝。
最适生长温度22-24℃,越冬温度5℃以上,能忍受极端最低温度-7- -8℃。
年降水量以1000-1200mm最适宜。
喜阳光,年日照时数1200-1800h,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扦插、嫁接繁殖。
扦插繁殖:春、夏、秋三季均可扦插。
选7-8年生植株。
长江流域4-6月;华北5月;广东3-4月或7-9月。
硬枝扦插或软枝扦插。
硬枝扦插,选取成年植株上的1年生枝条,长15cm,带3-5个芽,除去下部叶片,斜削成马蹄形,上部留叶,可剪去一半,斜插于苗床或盆中,露出地面三分之一。
露地扦插育苗,按行株距20cm×6cm扦插,扦插后要搭荫棚。
约培育2个月可成活,待生根发芽后,随即除去荫棚。
苗期进行松土除草,浇水,追肥。
冬季地面覆草防冻。
扦插一年后移栽。
嫁接繁殖:用切接法,砧木选用枳、红橘、香橼。
柠檬的种子或扦插培育的幼苗。
将砧木于早春未萌芽前离地面5-7cm处剪平,劈一切口,深2-3cm;接穗具有2-3个芽,下端削成楔形,插入砧木切口内,使两者紧密结合,用绳缚扎牢,涂上黄泥,再用塑料带紧包切口,使接穗顶芽露出,半月后可愈合抽芽生长,45-60d抽新梢,再除去包扎物。
亦可用单芽腹接法、单芽切接法、靠接法等。
嫁接苗成活后,培育1-3年移栽。
定植,春季或秋季,以早春最为适宜。
按行株距1m×1m开穴,呈三角形排列,穴径50cm,深30cm,先施一层堆肥或厩肥,覆土一层,苗可带上团或蘸泥浆后栽种,每穴1株,填土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 定植2-3年间,初期退缺株要补苗,并可与粮食、蔬菜、豆科植物间、套作。
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
中耕除草前期宜深,后期宜浅。
施肥,幼树期宜少施低浓度肥,萌芽和抽枝前各施1次人粪尿,生长旺盛期施人粪尿和饼肥;亦可施尿素加过磷酸钙的混合液进行根外追肥;结果植株在现蕾时可停止施肥,结果后每隔半月施肥1次。
采果后要重施饼肥、粪肥、过磷酸钙。
整形修剪,树冠修成自然圆头形,先在主干30cm处摘心,选留3-4个骨干技,再进行摘心疏芽,经2-3年培育,使形成一定的树冠。
成年树修剪,以轻剪为主,春、秋季要剪去枯枝、病枝、弱枝、徒长枝、密枝、刺等。
开花时要除去多余的雌花和雄花,每1短枝留1-2朵花。
结果太多的枝条要设立支架。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煤烟病,可摘除病叶,适当修剪,使通风透光良好,增施磷钾肥。
炭疽病,可喷1:1:15o倍波尔多液或50%二硝散200倍液。
另有溃疡病、疮痴病为害。
虫害有柑橘金爪螨,可喷20%双甲眯1000倍液;潜叶蛾幼虫,食叶,可喷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吹绵介壳虫,为害枝叶,可用天敌大红瓢虫防治,亦可喷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用松脂合剂防治。
蚜虫、红蜘蛛可用1:1:10倍烟草石灰水防治。
蜗牛用蜗牛散或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射。
吉丁虫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射。
另外还有柑橘凤蝶、橘锈螨、中华鳃金龟子等为害。
性状鉴别 果实卵形或长圆形,先端裂瓣如拳或指状,常皱缩或卷曲。
外表面橙黄色、黄绿色或棕绿色,密布凹陷的窝点,有时可见细皱纹。
内表面类白色,散有黄色点状或纵横交错的维管束。
质硬而脆,受潮后柔软。
气芳香,果皮外部昧辛微辣,内部味甘而后苦。
以皮黄肉白、香气浓郁者为佳。
川佛手片片小质厚,不平整。
长4-6cm,宽约3cm,厚约3mm。
绿边白瓤,稍有黄色花纹。
质较坚,易折断。
气清香,味甜微苦。
广佛手片片大质薄,多抽皱。
长6-10cm,宽3-6cm,厚1-2mm。
黄边白瓢,花纹明显,质较柔。
气味较淡薄。
显微鉴别 果皮横切面:外果压力1列方形成长方形的或类圆形,近外果皮的2-3列细胞较小,壁略厚,内含草酸钙棱晶,长10-26μm,宽6-16μm;外侧有大型油定1列,椭圆形,或圆形,径向270-600μm,切向180-450μm:中果皮内侧散有较多的细小维管束,及橙皮甙结晶。
果皮最内层为1列排列整齐的细小薄壁细胞,其内的组织多颓废。
果实顶端指尖分枝的横切面,可见导管内或少数薄壁细胞中常含有黄色簇针状橙皮甙结晶。
果皮粉末特征:①薄壁细胞及油室碎片较多。
②外果皮细胞不规则多角形,细胞壁略厚,气孔圆形,时可察见。
③方晶或棱晶存在于多角形、壁略厚的薄壁细胞中。
④梯纹、螺纹及环纹导管。
⑤簇针状橙皮甙结晶,黄色。
柠檬内酯小鼠口服的LD50为3.95g/kg。
地奥明小鼠口服的LD50为10g/kg,腹腔注射为4g/kg。
成熟佛手果实中含柠檬油素,6,7-二甲氧基香豆精,3,5,8-三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门,柠檬苦素,闹米林,胡萝卜甙,β-谷甾醇,对-羟基苯丙烯酸,棕榈酸,琥珀酸,顺式-头-尾3,4,3’,4’-柠檬油素二聚体,顺式-头-头-3, 4, 3’,4’-柠檬油素二聚体,3,5,6-三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及3,5,6-三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还含痕量的香叶木甙和橙皮甙。
1.平喘、祛痰作用:本品所含的柠檬内酯对组胺所致豚鼠离体气管收缩,有对抗作用;在蛋清致敏的豚鼠离体回肠和离体气管试验表明有一定抗过敏活性。
麻醉猫肺溢流试验静脉注射柠檬内酯5-10mg/kg有一定的抗组胺作用。
2.对胃、肠道平滑肌的作用:本品醇提物对大鼠、兔离体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静脉注射给药对麻醉猫、兔在体肠管亦有同样抑制作用。
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兔十二指肠痉挛有显着解痉作用,而对氯化钡引起的则不能完全对抗。
醇提物2.25g/kg静脉注射,能迅速缓解氨甲酰胆碱所致的麻醉猫胃、肠和胆囊的张力增加。
3.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小鼠1p佛手醇提物20g/kg,自发活动明显减少并可维持2h。
同剂量还可显着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并能延长小鼠士的宁惊厥的致死时间和戊四氮或咖啡因引起的惊厥发生时间与致死时间,且能降低其死亡率。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佛手醇提物能显着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和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对大鼠因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并使豚鼠因结扎冠状动脉引起的心电图变化有所改善,对氯仿一肾上腺素引起的心律失常也有预防作用。
5.抗炎、抗病毒作用:本品所含橙皮甙对豚鼠因缺乏维生素C而致的眼睛球结膜血管内血细胞凝聚及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有改善作用;它与栓塞饲料或与致粥样硬化饲料共同喂养大鼠,均可延长大鼠存活时间。
能刺激缺乏维生素C豚鼠的生长速度。
在加入小泡性口炎病毒前,将小鼠纤维细胞成于200?g/mL的橙皮甙中预先孵化,叮保护细胞不受病毒侵害约24h。
用橙皮甙预先处理Hela细胞,能顶防流感病毒的感染。
橙皮甙的抗病毒活性能被透明质酸酶所消除。
本品所含的地奥明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能降低兔毛细血管渗透性作用,有维生素C2样作用。
能增强豚鼠毛细血管的抵抗力和减少肾上腺维生素C的排出。
地奥明还有抗炎作用,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水肿有消肿作用,腹腔注射的ED50为100mg/kg。
6.其他作用:本品所含的香柑内酯对皮肤有光学活性,作用仅次于8-甲氧基补骨脂素。
有杀软体动物作用,主要用于杀灭钉螺。
有一定对抗肝素的抗凝血和止血作用。
对兔有一过性降血压作用。
还有抗微生物活性。
橙皮甙有预防冻伤和抑制大鼠眼晶状体的醛还原酶作用。
拣去杂质,用水喷润后,切碎,晒干。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少许进行微量升华,可得黄色针状或羽毛状结晶。
结晶加95%乙醇溶解后滴于滤纸上,于紫外光灯下检视有紫色荧光。
取本品0.5g,加乙醇适量浸提,滤过,滤液加镁粉少量,混匀,滴加浓盐酸数滴,溶液呈橙色。
取本品0.5已加5%冰醋酸适量浸提,滤过,滤液加溴水数滴,可见溴水褪色。
肝;胃;脾;肺经
辛;苦;温
1.
2.《本经逢原》:痢久气虚,非其所宜。
舒肝理气;和胃化痰。
主肝气郁结之胁痛、胸闷;肝胃不和、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暖气、恶心;久咳痰多
内服:煎汤,3-10g;或泡茶饮。
1.《滇南本草》:补肝暖胃,止呕吐,消胃寒痰,治胃气疼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
2.《本草纲目》:煮酒饮,治痰气咳嗽。
煎汤,治心下气痛。
3.本经逢原》:专破滞气。
治痢下后重,取陈年者用之。
4.《本草再新》:治气舒肝,和胃化痰,破积,治噎膈反胃,消症瘕瘰疬。
5.《随息居饮食谱》:醒胃豁痰,辟恶,解酲,消食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