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歧根莲花根

拼音注音
èr Qí Gēn Lián Huā Gēn
别名

土黄芩、草玉梅

出处

据《晶珠本草》记载:素嘎去腐,提升胃温,引流黄水。
又名札达拉、苏卜玛、苏卜嘎、拉苏、札苏卜玛等。
《如意宝树》记载:素嘎治胃虫,镇刺痛,解蛇毒。
让钧多吉指出:素嘎治寒性痞块。
《形态比喻》中记载:旱生草类之君药素嘎生长在平滩和田边。
叶似狮子爪,从中心向四面分茎,花梗如铁丝,花白色,五瓣,种子状如蓝青稞,嘴如铁钩。
味苦,甚辛辣,功效提升胃温,消寒性痞块。

对素嘎的记载,均以本品的种子入药,全草含白头翁素。

性味

味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清热解毒。
主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痢疾;疮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外用:适量,捣敷。

制剂

散剂,膏剂。

复方

方一:大戟、草玉梅、橐吾、光明盐、藏木香、悬钩子、小豆蔻、红花、丁香。
共研细末,白糖调服。
可治胃中毒证。
服法应先以前四味引吐,之后继用后五味。

方二:草玉梅、白硇砂、胡椒等。
调和涂搽患部,可治齿痛。

方三:白硇砂、大戟、高原毛茛、短尾铁线莲、草玉梅、蒺藜、牛尾蒿炭、蓝花参、苦菜、草决明、黄葵子、香鼬肉、锡金大戟。
共研细末,绢丝过筛,童便调和,加温发酵,涂于舌体,并摊于纱布,然后贴在舌上,待发生刺痛时,在舌脉放血,可治重舌,口吃,舌肿等舌病。

方四:蓝花参、草玉梅共研,奶酪调和涂搽。
可治皮肤肌肉的黄水病。

方五:斑螫、白硇砂、锡金大戟、草玉梅、羌活、蒺藜、石灰华等。
与酒配和,加温发酵,涂于面部以排面部黄水。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0617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