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基源:为龙胆科植物川西獐牙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ertia mussotii Franch.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碎,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900-3800m的山坡、河谷、林下、灌丛及水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青海、西藏等地。
一年生草本,高15-60cm。
主根淡黄色,茎四棱形,棱上有窄翅,植株呈塔形或帚状分枝,枝斜展。
叶对生;无柄;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8-35mm,宽3-10mm,先端钝,基部略呈心形,半抱茎;下面中脉明显突起。
圆锥状复聚伞花序,具多花;花梗直立或斜伸,长可达5cm;花萼绿色,4裂,裂片线状披针形,先端急尖。
背面具明显的3脉;花冠暗紫红色,直径8-13mm。
4裂,裂片披针形,长79mm,先端渐尖,具尖头,基部具2个沟状的腺窝。
狭长圆形,深陷,边缘具柔毛状流苏;子房长圆形,无柄,花柱粗短,柱头2裂,裂片半圆形。
蒴果长圆状披针形,长8-14mm,先端尖。
种子椭圆形,深褐色,表面有细网状突起。
花、果期7-10月。
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状,表面淡黄色或土黄色,纤维质,易折断,断面不平整,类白色。
茎近四棱形,粗细不等,有节,节上有腋生的对生枝,淡绿色至淡黄色。
叶片多脱落破碎,完整叶片长矩圆形或披针形,长1-5cm,先端钝尖,基部渐狭,全缘。
花皱缩,淡黄色至淡蓝色,花冠4或5深裂,气情香,味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组织狭窄。
皮层薄壁细胞呈切线延长。
韧皮部狭窄。
形成层不明显。
木质部由木纤维和导管组成,木纤维壁厚且木化,导管单个或2-5个成群,作径向排列。
中央为初生木质部,导管单个或2-3个成群,分散在薄壁组织中。
茎横切面:周边有4棱,由2-5列圆形薄壁细胞组成,表皮为1列类方形或类圆形细胞,外被角质层。
皮层由4-8列椭圆形薄壁细胞组成。
内皮层明显并具凯氏点。
维管束双韧型。
韧皮部稍宽,筛管群明显。
形成层不明显。
木质部由木纤维和导管组成。
木纤维径向排列,壁木化。
导管多2-5个成群,多径向排列,壁木化。
髓部宽广,髓细胞类圆形且大,中央部分破裂成空腔。
叶横切面:表皮1列细胞,上表皮细胞较大,外壁增厚。
栅栏组织2列,近表皮的1列细胞稍延长。
海绵组织中具气室。
维管束双韧型,分布海绵组织中,中脉下表面稍突起。
全草含有杧果甙,齐墩果酸,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呫吨酮,1-羟基-3,5-二甲氧基呫吨酮,1-羟基-3,7,8-三甲氧基呫吨酮,8-羟基-1,3,5-三甲氧基呫吨酮,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呫吨酮,1,7,8-三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1,3,8-三羟基-5-甲氧基呫吨酮,1,7-二羟基-3,4,8-三甲氧基呫吨酮又名芷茵陈呫吨酮。
还含苦龙甙,当药素,8-0β-D-吡喃葡萄糖-1,3,5-三羟基呫吨酮,8-O-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基〕-1,7-二羟基-3-甲氧基呫吨酮
保肝作用 本品具有保肝作用,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所致小鼠丙氨酸转氨酶的升高,减轻CCl4所致肝细胞病变,拮抗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但对戊巴比妥钠所致睡眠时间无明显影响。
对于肝切除鼠,其可加速肝脏再生,使切除70%肝脏后在3天内基本恢复到正常肝重。
保肝有效成分有芒果甙、齐墩果酸及酮类成分。
对于低压舱内模拟海拔8000m及2小时所致大鼠低张低氧性肝损伤,本品注射液预先腹腔注射可防止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肝溶酶体酸性磷酸酶活力的升高,并降低肝总脂含量。
大鼠肝溶酶体体外温孵实验显示,本品注射液、杧果甙均有稳定溶酶体膜作用,并能直接抑制溶酶体酸性磷酸酶活力。
取本品粗粉2g,加75%乙醇20ml,回流提取,滤过,取滤液浓缩至10ml,供下列实验:1.取滤液1滴,点于滤纸上,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显淡橙黄色荧光,滴加1%乙酸镁甲酸液1滴,荧光明显加强,呈亮金黄色。
2.取滤液1滴,点滤纸上,烘干后,滴加1%三氯化铁乙醇液1滴,呈墨绿色。
苦;性凉
清肝利胆退黄;利水消肿。
主急性黄恒型和非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水肿
内服:煎汤,3-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