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草

《中药大辞典》:臭草

拼音注音
Chòu Cǎo
别名

臭艾,小香草,荆芥七。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芸香全草
6~7月采收,阴干。

生境分布

我国南部多有栽培。

原形态

芸香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有强烈气味。
基部木质化,全株无毛,有腺点。
叶互生,2~3回羽状复叶,全裂至深裂,长5~15厘米,裂片倒卵状长圆形、倒卵形或匙形,长1~2厘米,全缘或微有钝齿。
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金黄色,直径约1~2厘米;萼片4~5,细小,宿存;花瓣4~5,边缘细撕裂状;雄蕊8~10,花初开时与花瓣对生的4枚贴伏于花瓣上,与萼片对生的4枚较长,斜出外露,盛开时全部雄蕊并列一起且等长;心皮3~5,上部离生;花盘有腺点。
蒴果4~5室,成熟时开裂。
种子肾形,黑色。
花期春季。

毒性

臭草所含挥发油,有难闻的气味和刺激性,用于皮肤可引起烧灼感、发红和起泡,内服则引起剧烈胃痛、呕吐、衰竭、意识模糊、抽搐等。
对低等动物可引起肝变性和实质性肾炎。
对其中所含的呋喃香豆精类,曾有报告个别病例用大量花椒毒素,可加重糖尿病,但动物试验不能证实此说。
人每日口服30毫克共3个月,肝功能之变化在正常范围内。
400毫克/公斤的一次剂量可使豚鼠致死,此乃由于肾上腺的出血;此外尚有肝脏的混浊肿胀、脂肪变性、急性出血坏死及肾脏的严重郁血并导致血尿。
长期用药可引起幼豚鼠的肝坏死而不影响其生长。
大量给蟾蜍、大鼠注射,可引起强直性阵发性惊厥,死于呼吸停止;慢性试验中,中毒的动物有胃肠刺激、肾上腺及脾脏的出血、肝硬化等,补骨脂素给犬每日口服15毫克/公斤15~60天,大鼠每日口服100~200毫克/公斤17天或33毫克/公斤60夭,均无病理改变。
致死量可引起小鼠心、脑的营养不良,大鼠内脏、皮肤、肌肉中的触酶、脱氢酶、过氧化酶的活性增强,肝增大及郁血;兔注射25毫克/公斤,可使血糖下降。
补骨脂素的半数致死量,小鼠口服为625,皮下注射为480;大鼠口服为1330,皮下注射为830。
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对大鼠肌肉注射之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60及945毫克/公斤。
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白鲜碱、崖椒碱、茵芋碱、香草木宁碱为150~250;芸香碱为45,所含的其他生物碱为75~140。

臭草尚含芸香甙、槲皮素、槲皮甙及大黄酸等,其药理参见"槐花"及"大黄"条。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内含壬酮-2,十一酮-2,壬醇-2,十一醇-2和它们的乙酸酯,桉叶素,α-和β-蒎烯,芳樟醇,莰烯,樟脑烯,柠檬烯,对聚伞花素等。
还含生物碱:芸香碱,香草木宁碱,茵芋碱,6-甲氧基白鲜碱,加锡弥罗果碱,山小橘碱,γ-崖椒碱,芸香宁碱,芸香吖啶酮,N-甲基坡拉特德斯明,日巴里尼定,芸香里尼定和它们的季铵离子,2-丁基)-4-喹诺酮等。
又含黄酮类芸香甙

及香豆精类:佛手柑内酯,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异虎耳草靠,芸香马扔,芸香枯亭,芸香扔,异欧芹属素乙,潘当归素。

根含生物碱:芸香吖啶酮二醇及其甲醚,芸香吖啶酮氯,芸香吖啶酮醇氯。
还含香豆精类:芸香酚内酯及其甲醚,繸状芸香素,二甲烯丙基脱肠草素,花椒树皮素甲,白当归素,芸香马扔醇,印度温桲素,印度温桲甙,苏北壬酮,芸香马扔,芸香枯亭,又含洒维宁。
臭草尚含大黄酸等。

药理作用

①解痉作用

全草中所含的总碱有解除平滑叽痊挛的作用,以山小橘碱为最强,崖椒碱及一种哇啉类生物碱次之,茵芋碱及香草木宁碱则更次,效力与罂粟碱相当。
对大鼠粤氏括约肌,总碱也有解痉作用,茵芋碱及γ-崖椒碱作用较弱。
民间用作解痉剂,主要系由于其中所含的香豆精类,如佛手柑内酯及一种发蓝色萤光的未知物、花椒毒素、挥发油等所致。
补骨脂素,异虎耳草素、异欧芹属素乙,呋喃香豆精、芳香羟基羧酸衍生物皆对兔回肠有解痉作用。
白鲜碱、崖椒碱、茵芋碱、香草木宁碱的混合物对大鼠、豚鼠的解痉作用较单个成分强。

②对于宫的作用

种子的水提取物对豚鼠的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引起流产的成分为挥发油,乃直接作用于子宫肌纤维所致。
孕妇堕胎往往引起死亡或出现严重反应,故有人认为流产为全身中毒的结果。
对催产素所引起的大鼠子宫的收缩,茵芋碱可增强之;而白鲜碱、崖椒碱则削弱之,对自发性子宫收缩则不降低。
东茛菪素对药物或激素引起的离体或在位的大鼠子宫的收缩,有解痉作用。
补骨脂素对未成熟雌兔,能拮抗雌激素的作用,而与孕激素则有微弱的协同作用;也有报告它对雌性大鼠的性周期并无影响,却能抑制大鼠的精子生成。
茵芋碱、白鲜碱、崖椒碱的混合物能降低肾上腺素对豚鼠精囊的作用。

③对皮肤的作用

呋喃香豆精类的佛手柑内酯、补骨脂素、花椒毒素等均可引起光过敏;即注射或内服此等物质,再以长波紫外线或日光照射,可使受照射处之皮肤红肿、色素增加,甚至表皮增厚;特别是花椒毒素,可用来治疗白癜风。
呋喃与香豆精并无光敏作用,必需二者成线状环形结合后方有效,完整的内酯环也是必需的。
本类中以花椒毒素、补骨脂素作用最强。
对白癫风治疗有效者,可见局部皮肤中RNA、DNA含量增高,局部的色素增加,在蟾蜍身上曾证明有酪氨酸酶活性增强,黑色素增加;也有人证明花椒毒素能提高大鼠血清铜水平。
本类物质对血浆蛋白质并无光氧化作用,但能吸收紫外线。
有人报告花椒毒素对"日照射"损伤有保护作用,服用时期较久,皮肤角化层愈厚愈致密,对日光照射也愈能耐受,内服未见严重副作用,日光照射与皮肤癌有一定关系,曾报道花椒毒素等腹腔注射,可使小鼠的紫外线照射引起皮肤癌增加,口服却有保护作用;但口服的保护作用未被证实。
在体外,本类物质有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

④抗微生物作用

呋喃香豆精类对细菌也有光敏作用:即在这些物质存在时,如同时曝光,可引起细菌死亡,这些化合物本身一般并无抗菌作用。
在体外试验中,补骨脂素、花椒毒素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伞形花内酯对布鲁氏杆菌有抗菌作用,补骨脂素如与紫外线同用,可灭活某些DNA病毒及RNA病毒。

⑤其他作用

全草中所含呋喃香豆精,山小橘碱有抗炎及抗组织胺作用。
异虎耳草素对大鼠的实验性溃疡有中度的保护作用。
茵芋碱对肌肉有麻痹作用,累及心肌可引起哺乳动物的血压进行性下降。

性味

苦辛,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苦,性寒。
"

②《本草求原》:"苦辛,寒。
"

注意

《广西中药志》:"孕妇忌服。
"

功能主治

祛风,退热,利尿,活血,解毒,消肿。
治感冒发热,风湿骨痛,小儿惊风,小便不利,泄泻,疝气,妇女经闭,跌打损伤,热毒疮疡,湿疹。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百毒肿,散大疮,理蛇伤。
"

②《南宁市药物志》:"退热祛风,利尿消肿。
治小儿发热惊风,风湿骨痛。
"

③《广西中药志》:"治瘴疟、热毒疮疡及一切跌打损伤。
外敷蜈蚣咬伤。
"

④《中国药植图鉴》:"治经闭不调,疝痛。
"

⑤《广西植物名录》:"祛风解毒,凉血散瘀。
治感冒发热,月经不调,衄血,牙痛,疖肿,蛇咬伤。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外用:捣敷、捣汁调敷或塞鼻。

复方

①治小儿惊风:鲜臭草五至七钱。
酌冲开水炖服,一般日服两次。

②治泄泻及小便不通:臭草叶,或生或煮食之。

③治腹内蛔虫:清油煎臭草叶,捣烂敷脐上。

④治鼻血:臭草叶捣烂,塞鼻孔。

⑤治小儿头上小疖:臭草叶捣取汁,和青黛搽。

⑥治初生儿疝气:鲜臭草三至五钱。
酌加开水炖服。

⑦治小儿大便肠出:好酒煮臭草叶,捣烂,用布作膏贴之。

⑧治危急重病昏晕:臭草叶醋烹,搓熟塞鼻。

⑨治蛇、蝎、蜈蚣等毒:急取臭草叶生食。

⑩治跌打肿痛:鲜臭草叶五钱,捣烂冲温酒服;另用鲜臭草叶捣烂推擦伤部。

⑾治小儿湿疹:鲜臭草茎,叶二至三钱。
绿豆三钱。
开水泡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臭草

拼音注音
Chòu Cǎo
别名

臭艾、小香草、荆芥七、香草、猴子草。

英文名
Herb of Common Rue
出处

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芸香科植物芸香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ta guaveolens L.

采收和储藏:7-8月生长盛期收割,阴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

栽培植物,我国南部常见,长江以北则栽培于温室。

原形态

芸香 多年生木质草本,高可达1m。
全株无毛但多腺点。
叶互生,二至三回羽状全裂至深裂,长6-12cm;裂片倒卵状长圆形。
倒卵形或匙形,长1-2cm,全缘或微有钝齿。
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两性,金黄色,直径约2cm;萼片4-5,细小,宿存;花瓣4-5,边缘细撕裂状;雄蕊8-10,花开初期与花瓣对生的4枚贴伏于花瓣,与萼片对生的4枚较长,斜出而外露,花盛开时全部雄蕊并列一起竖直且等长;心皮3-5,上部离生;花盘有腺点。
蒴果4-5室;种子有棱,种皮有瘤状突起。
花期4-5月,果期6-7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旱。
最适生长发育温度22-27℃,极端气温下降到-9- -11℃,地上部分冻死,地下部分能安全越冬。
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年降雨量900-1800mm的地区适宜生长。
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或壤上栽培为宜。
忌连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扦插繁殖。
种子繁殖:春、秋两季播种。
直播或育苗移栽:直播法,按行株距45m×30cm开穴播种,覆土2-3cm,稍加镇压,浇水;育苗移栽法,秋季将种子撒播于苗床,覆土以盖没种子为度,稍加镇压,浇水,盖草,翌年春季移栽。
扦插繁殖:扦插育苗法,选2-4年生健壮植株,剪取半木质化的枝条作插条,雨季扦插于苗床。
春季扦插,当年移栽;秋季扦插,翌年春季移栽。
定植北方以春季、南方以秋季栽种为宜。

田间管理 苗高10-12cm间苗、补苗。
每年需中耕除草3-4次,结合追施人畜粪肥。
旱季要灌溉,雨季要开沟排水。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根腐病,用石灰撒病穴。
虫害有柑桔黄凤蝶的幼虫为害叶片,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喷射。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多分枝,叶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或深裂,长6-12cm,末回小叶或裂片倒卵状矩圆形或匙形,长0.6-2cm,先湍急尖或圆钝,基部楔形,全缘或微有钝齿。
茎叶表面粉白色或发绿色,可见细腺点,揉之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味微苦。
以枝叶嫩、叶多、色灰绿者为佳。

毒性

臭草所含挥发油,有难闻的气味和刺激性,用于皮肤可引起烧灼感、发红和起泡,内服则引起剧烈胃痛、呕吐、衰竭、意识模糊、抽搐等。
对低等动物可引起肝变性和实质性肾炎。
对其中所含的呋喃香豆精类,曾有报告个别病例用大量花椒毒素,可加重糖尿病,但动物试验不能证实此说。
人每日口服30mg共3个月,肝功能之变化在正常范国内。
400mg/kg的一次剂量可使豚鼠致死,此乃由于肾上腺的出血;此外尚有肝脏的混浊肿胀、脂肪变性、急性出血坏死及肾脏的严重郁血并导致血尿。
长期用药可引起幼豚鼠的肝坏死而不影响其生长。
大量给蟾蜍、大鼠注射,可引起强直性阵发性惊厥,死于呼吸停止;慢性试验中,中毒的动物有胃肠刺激、肾上腺及脾脏的出血、肝硬化等。
补骨脂素给犬每日口服15mg/kg15-60天,大鼠每日口服100-200mg/kg17天或33mg/kg60天,均无病理改变。
致死量可引起小鼠心、脑的营养不良,大鼠内脏、皮肤、肌肉中的触酶、脱氢酶、过氧化酶的活性增强,肝增大及郁血;兔注射25mg/kg,可使血糖下降。
补骨脂索的半数致死量,小鼠口服为625,皮下注射为480;大鼠口服为1330,皮下注射为830。
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对大鼠肌肉注射之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60及945mg/kg。
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白鲜碱、崖椒碱、茵芋碱、香草木宁碱为150-250;芸香碱为45,所含的其他生物碱为75-140。

化学成分

全草含挥发油,内含2-壬酮,2-十一酮,2-壬醇,2-十一醇,乙酸-2-十一醉酯,乙酸-2-壬醇酯,桉叶素,对-聚伞花素,a,β-菠烯,柠檬烯,樟烯,芳樟醇,樟脑等。
还含生物碱,芸香碱,香草木宁碱,茵芋碱,6-甲氧基白鲜碱,加锡弥罗果碱,山柑子碱,γ-崖椒碱,芸香宁碱,芸香吖啶酮,N-甲基坡拉特德斯明,日巴里尼定,芸香里尼定和它们的季铵离子,2-[4-丁基]-4-喹诺酮{2-[4-butyl]-4-quinolone},芸香酚内酯,芸香酚内酯甲醚。
根含芸香吖啶酮氯,芸香吖啶酮醇氯,芸香吖啶酮二醇,芸香吖啶酮三醇,异芸香吖啶酮氯。
本品又含黄酮类化合物芸香甙及香豆精类化合物香柑内酯,补骨脂素,花椒毒素,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异茴芹香豆精,芸香呋喃香豆酸乙酸酯,芸香香豆精,芸香呋喃香豆醇葡萄糖甙,异欧前胡内酯,潘当归素。

状芸香内酯。
苏北壬酮,花椒内酯,白当归素。
此外,芸香茎愈创组织培养液中含脱肠草素,欧前胡内酯,芸香亭等香豆精类化合物,白鲜碱,芸香吖啶酮过氧化物,羟基芸香吖啶酮过氧化物,3,9-二氨基-7-乙氧基吖啶乳酸盐等生物碱类化合物。

药理作用

1.解痉作用:全草中所含的总碱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以山小橘碱为最强,崖椒碱及一种喹啉类生物碱次之,茵芋碱及香草木宁碱则更次,效力与罂粟碱相当。
对大鼠粤氏括约肌,总碱也有解痉作用,茵芋碱及γ-崖椒碱作用较弱。
民间用作解痉剂,主要系由于其中所含的香豆精类,如佛手柑内酯及一种发蓝色萤光的未知物、花椒毒素、挥发油等所致。
补骨脂素、异虎耳草素、异欧芹属素乙、呋喃香豆精、芳香羟基羧酸衍生物皆对兔回肠有解痉作用。
白鲜碱、崖椒碱、茵芋碱、香草木宁碱的混合物对大鼠、豚鼠的解痉作用较单个成分强。

2.对子宫的作用:种子的水提取物对豚鼠的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引起流产的成分为挥发油,乃直接作用于子宫肌纤维所致。
孕妇堕胎往往引起死亡或出现严重反应,故有人认为流产为全身中毒的结果。
对催产素所引起的大鼠子宫的收缩,茵芋碱可增强之;而白鲜碱、崖椒碱则削弱之,对自发性子宫收缩则不降低。
东莨菪素对药物或激素引起的离体或在位的大鼠子宫的收缩,有解痉作用。
补骨脂素对未成熟雌兔,能拮抗雌激素的作用,而与孕激素则有微弱的协同作用;也有报告它对雌性大鼠的性周期并无影响,却能抑制大鼠的精子生成。
茵芋碱、白鲜碱、崖椒碱的混合物能降低肾上腺素对豚鼠精囊的作用。

3.对皮肤的作用:呋哺香豆精类的佛手柑内酯、补骨脂素、花椒毒索等均可引起光过敏;即注射或内服此等物质,再以长波紫外线或日光照射,可使受照射处之皮肤红肿、色素增加,甚至表皮增厚;特别是花椒毒素,可用来治疗白癜风。
呋喃与香豆精并无光敏作用,必需二者成线状环形结合后方有效,完整的内酯环也是必需的。
本类中以花椒毒素、补骨脂素作用最强。
对白癜风治疗有效者,可见局部皮肤中RNA、DNA含量增高,局部的色素增加,在蟾蜍身上曾证明有酪氨酸酶活性增强,黑色素增加;也有人证明花椒毒素能提高大鼠血清铜水平。
本类物质对血浆蛋白质并无光氧化作用,但能吸收紫外线。
有人报告花椒毒素对日照射损伤有保护作用,服用时期较久,皮肤角化层愈厚愈致密,对日光照射也愈能耐受,内服未见严重副作用。
日光照射与皮肤癌有一定关系,曾报道花椒毒素等腹腔注射,可使小鼠的紫外线照射引起皮肤癌增加,口服却有保护作用;但口服的保护作用未被证实。
在体外,本类物质有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

4.抗微生物作用:呋喃香豆精类对细菌也有光敏作用即在这些物质存在时,如同时曝光,可引起细菌死亡。
这些化合物本身一般并无抗菌作用。
在体外试验中,补骨脂素、花椒毒素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伞形花内醋对布鲁氏杆菌有抗菌作用,补骨脂素如与紫外线同用,可灭活某些 DNA病毒及 BNA病毒。

5.其他作用:全草中所含呋喃香豆精、山小橘碱有抗炎及抗组织胺作用。
异虎耳草素对大鼠的实验性溃疡有中度的保护作用。
茵芋碱对肌肉有麻痹作用,累及心肌可引起哺乳动物的血压进行性下降。
臭草尚含芸香甙、槲皮素、槲皮甙及大黄酸等,其药理参见槐花及大黄条。

归经

肺;肾;肝;心经

性味

味辛;微苦;性寒

注意

《广西中药志》:孕妇忌服。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活血散瘀;消肿解毒。
主感冒发热;小儿高热惊风;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热毒疮疡;小儿湿疹;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3-9g,鲜品15-30g;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敷;或塞鼻。

复方

1.治小儿惊风,鲜臭草五至七钱,酌加开水炖服,一般日服两次。
2.治鼻血:臭草叶捣烂,塞鼻孔。
3.治小儿头上小疖,臭草叶捣取汁,和青黛搽。
4.治初生儿疝气,鲜臭草三至五钱,酌加开水炖服。
5.治蛇,蝎,蜈蚣等毒,急取臭草叶生食。
6.治跌打肿痛,鲜臭草叶五钱,捣烂冲温酒服,另用鲜臭草叶捣烂推擦伤部。
7.治小儿湿疹,鲜臭草茎,叶二至三钱,绿豆三钱,开水泡服。
8.治急慢性湿疹,臭草叶,龙胆草,水煎熏洗患处。

各家论述

1.《生草药性备要》:消百毒肿,散大疮,理蛇伤。

2.《南宁市药物志》:退热祛风,利尿消肿。
治小儿发热惊风,风湿骨痛。

3.《广西中药志》:治瘴疟、热毒疮疡及一切跌打损伤。
外敷蜈蚣咬伤。

4.《中国药植图鉴》:治经闭不调,疝痛。

5.《广西植物名录》:祛风解毒,凉血散瘀。
治感昌发热,月经不调,衄血,牙痛,疖肿),蛇咬伤。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191965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