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墩果

拼音注音
Qí Dūn Guǒ
出处

本品入本草始见于《纲目》。
李时珍引《西阳杂俎》,曰: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木犀榄果肉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lea europae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果熟时采收,榨油,供食用或药用。

生境分布

我国南方有栽培。
原产小亚细亚,后广栽于地中海地区。

原形态

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灰色。
小枝具棱角,密被银灰色鳞片,节处稍压扁。
单叶,对生;叶柄长2-5mm,密被银灰色鳞片,两侧下延于茎上成狭棱;叶片革质,披针形,有时为长圆状椭圆形或卵形,长1.5-6cm,宽0.5-1.5cm,先端锐尖至渐尖,具小凸尖,基部渐窄或楔形,全缘,叶缘反卷,上面深绿色,稍被银灰色鳞片,下面浅绿色,密被银灰色鳞片。
圆锥花序腋生或顶生,较叶为短;花序梗被银灰色鳞片;苞片披针形或卵形,长0.5-2mm;花芳香,白色,两性;花萼杯状,长1-1.5mm,浅裂或几近截形;花冠长3-4mm,深裂几达基部,裂片长圆形,边缘内卷;花丝扁平,长约1mm,花药卵状三角形,长1.8-2mm;子房球形,花柱短,柱头头状,2裂。
果椭圆形,长1.6-2.5cm,径1-2cm,成熟时呈蓝黑色。
花期4-5月,果期6-9月。

毒性

齐墩果酸的毒性较低。
临床服用齐墩果酸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用药期间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少数病例进行心电图检查,未发现有异常改变。
个别患者在眼药初期或空腹服用时上腹部稍有不适,经对症处理多能消失。
急性毒性实验,齐墩果酸混悬液2g/kg给小鼠分别皮下注射和口服,连续观察5天,均未见小鼠中毒及死亡,健康状况良好。
亚急性毒性实验,大鼠每日灌服齐墩果酸180mg/kg 1次,连续10天,第11日断头取材,镜检心、肝、脾、肺、肾、脑、甲状腺、睾丸、胃、小肠、膀恍等脏器,未见明显损害。

化学成分

油中含咖啡酸,对-香豆酸,丁香酸,香草酸,阿魏酸,原儿茶酸,对-羟基苯甲酸,酪醇,羟基酪醇,牻牛儿基牻牛儿醇,植物醇,古柯二醇,熊果醇,二十四烷醇,二十六烷醇, 24-亚甲基-31-去甲-9-羊毛甾烯醇(24-methylene-31-nor-9-lanostenol], 24-甲基-31-去甲-E-23-去氢环木菠萝烷醇, 24-乙基-E-23-去氢-4-甲基-7-胆甾烯醇,5, E-23-豆甾二烯醇,3,5-谷甾二烯-7-酮.4-豆甾烯-3-酮,5,7,9, 22-麦角甾四烯-3β醇[5,7,9, 22-ergostatetraen-3β-ol],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 β-谷甾醇,5-燕麦甾烯醇,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十六碳烯酸,α-及β-生育酚,角鲨烷,角鲨烯,脱植基叶绿素a、b,脱镁叶绿酸a、b。
油的挥发性成分中含反式-2-己烯醇,丙酮,乙酸乙酯,苯,戊醛,甲苯,己醛,己醇,3-甲基丁醇,乙酸等。
果、皮和叶中含油橄榄内酯,叶中含具多种生理活性的齐墩果酸。

药理作用

1.护肝降酶作用 小鼠皮下注射齐墩果酸能明显减轻四氯化碳、澳苯、醋氨酚、速尿、硫代乙酰胺、鬼笔毒环肽、秋水仙碱、氯化镉、D-半乳糖和内毒素等所致的小鼠急性坏死性肝损伤,降低这些肝毒物所引起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艾杜糖醇脱氢酶的升高,但对氯仿、二甲亚硝氨、鹅膏菌素和烯丙醇的毒性无作用。
对大鼠肝组织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发现,经齐墩果酸治疗后的四氯化碳中毒大鼠肝内三酰甘油蓄积减少,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减轻,间质炎症反应减轻,而且糖原蓄积增加,胞浆内RNA颗粒恢复,血清甲胎蛋白检查率增高。
电镜下观察,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囊泡基本恢复正常。
表明齐墩果酸对CCl4引起的急、慢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加速坏死组织的修复,促进肝细胞再生;有非特异性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抑制胶原纤维的增生,能防止实验性肝硬化的发生。
认为齐墩果酸是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与防止肝硬变的一种较有希望的新药。

2.抗炎作用 多种实验性炎症模型证实,齐墩果酸对二甲苯与乙酸引起的小鼠皮肤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以及角叉菜胶等多种致炎物引起的大鼠足垫肿胀,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实验表明,齐墩果酸能减少大鼠炎症组织PGE的含量,抑制炎症后期肉芽组织增生,使肾上腺重量增加,由此推测其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抑制PGs的合成与释放以及抑制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透通性增加,降低血清补体活性有关。
但也有报道,齐墩果酸连续灌胃给药5天,发现其对正常小鼠肺肾组织中前列腺素的合成有明显促进作用。
同时它能够诱导cAMP含量明显增加.cGMP含量明显下降,并对组胺释放有抑制作用。

3.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齐墩果酸具有确切的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增强正常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1淋巴细胞活性的效应,与白介素-2具有协同作用。
能不同程度地增加IL-2促进恶性肿瘤病人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这可能与刺激T细胞分泌IL-2有关。
实验表明,齐墩果酸能对抗可的松所致的胸腺、脾脏萎缩;升高抗体IgG含量,对溶血素抗体无明显影响;减慢网状内皮系统对炭粒的廓清速率;降低豚鼠血清补体总量:抑制小鼠、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及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降低组胺所致大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表明齐墩果酸具有抑制I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齐墩果酸50mg/kg和100mg/kg皮下注射,均能显着抑制大鼠反向皮肤过敏反应和反向被动Arthus反应;齐墩果酸100mg/kg可明显减轻豚鼠Forssman皮肤血管炎及大鼠主动Arthus反应;对绵羊红细胞或二硝基氯苯所致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亦有显着地抑制作用。
这些结果说明,齐墩果酸对Ⅱ、Ⅲ、Ⅳ型变态反应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问。
另据报道,齐墩果酸对6-氨基青霉烷酸PAP-蛋白致敏豚鼠过敏性休克有对抗作用,可明显降低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抑制致敏豚鼠血清抗PAP-抗体生成;降低肺组胺含量。

4.降血脂作用 齐墩果酸能明显降低正常大鼠和高血脂症大鼠血清中三酰甘油,胆固醇和β-脂蛋白的含量,其作用优于小檗碱,与已知降血脂药安妥明相似,但毒副反应少,且能改善肝功能。
另有实验报道,齐墩果酸对正常大鼠的血脂无明显影响,而对实验性高血压症大鼠和实验性高血脂症兔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并能减少脂质在家兔主要脏器的沉积,认为齐墩果酸降血脂作用机制可能与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的增加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降低有关,亦可能与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异常合成有关。
利用鹌鹑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系统观察到,齐墩果酸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过氧化脂质、动脉壁总胆固醇含量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升高高血脂症小鼠前列环素/血栓烷A2比值,表明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显着的抑制作用。

5.降血糖作用 给四氧吡啶所致高血糖模型大鼠灌服齐墩果酸可使其中升高的血糖水平降低,同时可使肝糖原和血清胰岛素均有明显升高,这表明齐墩果酸的降糖作用与肝糖原和血清胰岛素有关,但其作用机制不清。

6.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老龄小鼠灌服齐墩果酸可明显抑制胶原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连续给药1星期,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1次给药,并且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还可使血小板电泳迁移速率加快。

7.对染色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微核试验法表明,齐墩果酸对环磷酰胺及乌拉但所致小鼠染色体损伤有保护作用,能明显抑制微核率升高。
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细胞下降有回升作用。

8.其他作用 齐墩果酸可延长小鼠爬杆疲劳时间,且可降低氢化可的松所致"阳虚"小鼠肝。
脑脂质过氧化物含量。
齐墩果酸与联苯双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能使正常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明显缩短,提高小鼠肝脏代谢戊巴比妥钠的能力,可促进部分切除肝脏小鼠的肝脏再生。
另据报道。
齐墩果酸还有强心。
利尿作用,能抑制小鼠S180瘤株的生长。

性味

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润肠通便;解毒敛疮。
主肠燥便秘;水火烫伤;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灌肠;或涂敷。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8636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