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草根、茫草,三角草、水三棱草、丝毛草、三棱观。
《四川常用中草药》
为莎草科植物水毛花的根。
秋季采根,晒干。
生于沼泽、河边、溪旁和田边。
分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南、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
须根纤维状,有一短的根状茎。
杆簇生,锐三棱形;叶退化为叶鞘二个,生于杆基部,膜质,棕色,顶端斜截形。
小穗卵状长椭圆形,长8~15毫米,宽4~6毫米,3~20个合生,成一侧生、单生的头状花序;苞片三棱形,为杆的延长,长2~10厘米;鳞片卵形,淡褐色,长约4毫米,先端短尖,有棱脊,覆瓦状排列,最下1~2枚空虚,其它的有两性花1朵,最顶的萎缩,下位刚毛6条,有倒刺;雄蕊3;柱头3裂。
小坚果倒卵形或扁三棱形,成熟时黑色,具光泽。
抽穗期7~8月。
《四川常用中草药》:"淡微苦,凉。
"
《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利尿。
治热症牙痛,淋症,白带。
"
内服:煎汤,鲜者1~2两。
度草根、大灯芯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药材基源:为莎草植物水毛花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irpus mucronatusPalla[Scirpus mucronatus L.;S.triangulatus Roxb.]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沟、塘、湖边及溪边牧草地。
资源分布:除新疆、西藏外,广布于全国各地。
水毛花,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
根茎粗短,有细长须根。
秆丛生,较粗壮,锐三棱表,基部有2叶鞘,无叶片。
苞片1,为秆的延长,直立,长3-14cm。
小穗2-9,聚集成头状,假侧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8-16mm,宽4-6mm,有多数花;鳞片长圆状卵形,长4-5mm,淡棕色,先端有短尖,中脉1,两侧有红棕色短条纹;下位刚毛6条,与小坚果近等长,有倒刺;雄蕊3,花药线形;柱头3。
小坚果宽倒卵形,扁三棱状,长2-2.5mm,熟时棕黑色,有光泽,具不明显的皱纹。
花果期5-9月。
胃;膀胱;肾经
味淡;微苦;性凉
清热利尿;解毒。
主热淋;小便不利;带下;牙龈肿痛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
《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利尿;治热淋、牙痛,淋症,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