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囊草根

拼音注音
Pào Nánɡ Cǎo Gēn
来源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泡囊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adix Physochlainae Physaloidis

采收和储藏:秋和地上部分枯萎时挖根,去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
根茎肉质肥大。
茎直立,自基部丛生,被毛。
叶互生;叶柄长2-6cm,被长柔毛,茎下部叶鳞片状,中部及上部叶卵形、阔卵形或三角状阔卵形,先端渐尖,基部通常阔楔形,而沿叶柄下延,全缘或微波状。
伞房花序顶生,有鳞片状苞片;花萼钟形,裂片5,短,紫色;花冠钟形,筒长1-2cm,5裂,裂片长圆形,长约1cm;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中部;雌蕊花柱丝状。
蒴果中部以上环裂,包藏在膨大的宿存萼内。
种子多数,扁肾状。
花期4-5月,果期6-7月。

性状

性状鉴别 根略呈圆柱形,长10-14cm,直径2-3.5cm。
根头先端有2-3个茎基良及点太突起,主根下部常有2-3个分枝,表面棕褐色或浅棕色,有明显的横向突起的皮孔。
质轻,断面木部占大部分,可见4-5层同心环纹,目有多数放射状裂隙。
气微,味微苦。
茎圆柱形,有长柔毛,黄绿色,质脆。
叶深绿色,多卷缩,展平后宽卵形或三有状卵形,长3-9cm,宽2.5-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心形而沿叶柄下延,全缘或微波状。
气微,味微苦。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10数列木栓细胞,栓内层和韧皮部均较窄,韧皮射线宽。
形成层环状,木质部占大部分,导管多单列,其间有略等距的导管群排成4-5层同心环状,导管内侧可见木间韧皮部;木射线常有裂隙。
支根中导管较少。
本品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化学成分

泡囊草根中分得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素,东莨菪甙,法荜枝甙,甘草甙元,槲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甙,β-谷甾醇,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甙,白桦脂酸.C21-C23脂肪酸和红古豆碱。

性味

味甘;微苦;性温;有毒

功能主治

温中祛痰定喘。
主虚寒泄泻;咳喘多痰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0.6g;或入散剂。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59710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