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泽兰

拼音注音
Yán Zé Lán
别名

天青地红、自来血、血经草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岩泽兰全草
全年可采。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阴湿处。
分布贵州等地。

原形态

亚灌木。
茎匍匐,红褐色,节处生根,上部倾斜上升。
叶对生,卵状长椭圆形,长5~9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长尖,基部圆形,全缘。
上面绿色,下面带红色;叶柄长5~20毫米。
二歧分枝的聚伞花序,花偏生于分枝上;萼5裂,宿存;花冠漏斗状,裂片5;雄蕊5;花盘肉质,子房2室。
蒴果2裂。

性味

性温,味微甘而涩。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治跌打损伤。

复方

①治气血不足,月经不调:岩泽兰、大小血藤,益母草、臭牡丹各五钱。
煎水兑酒服。

②治痨伤咳嗽:岩泽兰根三两。
泡酒服。

③治骨折、跌打:岩泽兰、大九龙盘、小九龙盘、羊儿风各等量。
捣绒加酒包伤处;并用以上药各五钱,加野荞根五钱,煎酒服,一日三次。

④治刀伤:岩泽兰叶捣绒敷。

摘录
《中药大辞典》
Processed in 0.039486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