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屈珠、小粒蒿、花扫条、马扫帚牙、小孩拳、叶下珠,狗舌条,八颗叶下珠,山帚条条。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为大戟科植物一叶荻的嫩枝叶及根。
嫩枝叶,春末至秋末均可采收,割取连叶的绿色嫩枝,扎成小把,阴干;根全年可采,除去泥沙,洗净,切片晒干。
生于山坡灌丛中及向阳处。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湖南、河南、陕西、四川等地。
灌木,高1~3米。
根浅红棕色,具点状突起及横长的皮孔。
树皮浅灰棕色,多不规则的纵裂。
茎多分枝,当年新枝淡黄绿色,略具棱角。
叶互生,椭圆形、矩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长1.5~5厘米,宽1~2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头,基部楔形,全缘或有不整齐披状齿或细钝齿,两面无毛;叶柄短。
花小,单性,雌雄异株,无花瓣,雄花每3~12朵簇生于叶腋;萼片5,卵形;雄花花盘腺体5,分离,2裂,与萼片互生;退化子房小,圆柱状,2裂;雌花单生,或2~3朵簇生,花盘全缘,子房3室,花柱3裂。
蒴果三棱状扁球形,径约5毫米,红褐色,无毛,3瓣裂。
花期7~8月。
果期9~10月。
嫩枝条呈圆柱形,略具棱角,长约30~40厘米,粗端径约2毫米。
表面暗绿黄色,有时略带红色,具纵走细微纹理。
质脆,断面四周纤维状,中央白色.叶多皱缩破碎,有时尚有黄色的花朵或灰黑色的果实。
气微,味微辛而苦。
根不规则分枝,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有细纵皱,疏生突起的小点或横向皮孔。
质脆,断面不整齐。
木质部淡黄白色。
气微,味淡转涩。
一叶荻碱中毒能引起脊髓性惊厥,但较士的宁为弱,引起猫惊厥的员约为士的宁的10.5倍,而引起死亡的量约为士的宁的100倍,故治疗宽度较士的宁大。
小鼠静脉注射半数致死量为6.3毫克/公斤,腹腔注射则为25毫克/公斤,大鼠腹腔注射为41毫克/公斤。
亦有谓小鼠静脉注射半数致死量为3.5毫克/公斤者。
小鼠预先用SKF 525-A处理或用四氯化碳损害肝脏后,毒性即加强。
二氢一叶荻碱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之兴奋作用与毒性均较一叶荻碱强一倍。
连续较长时间给硝酸一叶荻碱,对动物的生长,发育,肝、肾功能及红细胞均未见明显影响。
叶含一叶荻碱,开花期间含量最高,结果时最低,干叶中含量一般为0.2~O.3%。
嫩茎及成熟果实亦含一叶荻碱,含量不及叶高。
叶中含芸香甙、鞣质、少量别一叶荻碱、二氢一叶荻碱及三种一叶荻碱醇:一叶荻碱醇A、一叶获碱醇B、一叶荻碱醇C等。
根含多量别一叶荻碱、少量一叶荻碱及别一叶荻碱的甲氧基化合物。
种子含油7.13%。
辛苦,温,有毒。
《湖南药物志》:"甘微辛,温。
"
活血舒筋,健脾益肾。
治风湿腰痛,四肢麻木,偏瘫,阳痿,面神经麻痹,小儿麻痹后遗症。
①《广西药植名录》:"治妇女白带。
"
②《湖南药物志》:"补肾壮阳,强筋骨,通血脉。
"
内服:煎汤,3~5钱。
①治小儿疳积:一叶荻根五至六钱,紫青藤、白马骨根、野刚子根、倒压刺根或茎各五至六钱,炒黑大豆十四粒,红枣五粒。
水煎,冲红糖,早、晚空腹各服一次。
②治阳痿:一叶荻根五至六钱。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