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睢、睢蒲,醮、醮石,甘蒲,蒲黄草,鬼蜡烛,水蜡烛,蒲草、莎草、板枝,蒲包草,随手香,毛蜡烛,金簪草,芦烛、芦油烛。
《本经》
为香蒲科植物长苞香蒲、狭叶香蒲、宽叶香蒲或其同属多种植物的全草。
①长苞香蒲
多年生草本,高1.5~3米。
根茎横走,有须根。
茎直立。
叶狭线形,宽7~12毫米,有时宽达15~20毫米,叶鞘圆筒形,半抱茎。
花小,单性,雌雄同株,集合成圆柱状肥厚的穗状花序;雌、雄花序离生,雄花序在上部,雌花序在下部,相隔约3厘米;雌、雄花的花被均退化成鳞片状或成茸毛;雄花具雄蕊3,毛长于花药,花粉粒单生;雌花有小苞,匙形,与柱头等长,小苞与花柱均较白毛为长。
果穗长短变化很大,通常短于雄花序,长约15厘米,直径15~30毫米,赭褐色。
坚果细小,无槽。
花期8~9月。
果期9~10月。
生池沼、水边。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②狭叶香蒲
多年生草本,高1.5~3米。
根茎匍匐,须根多。
叶狭线形,宽5~8毫米,稀10毫米。
花小,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长圆柱形,褐色;雌雄花序离生,雄花序在上部,长20~30厘米,雌花序在下部,长9~28厘米,具叶状苞片,早落;雄花具雄蕊2~3枚,基生毛较花药长,顶端单一或2~5分叉,花粉粒单生;雌花具小苞片,匙形,较柱头短,茸毛早落,约与小苞片等长,柱头线形或线状长圆形。
果穗直径10~15毫米,坚果细小无槽,不开裂,外果皮不分离。
花期6~7月。
果期7~8月。
生浅水中。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四川、云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③宽叶香蒲
多年生草本,高1~2.5米。
根茎粗壮,横走。
叶阔线形,长约1米,宽10~15毫米,先端长尖,基部鞘状,抱茎。
花单性,雌雄同株,穗状花序圆柱形;雌雄花序紧相连接,雄花序在上,长8~15厘米,或稍短,成熟时直径1.5~2厘米;雌花序长约10厘米,直径约1.5厘米,具2~3片叶状苞片,早落;雄花具雄蕊3~4枚,花丝丝状,基生白毛较花药短,有时顶端分叉,花粉黄色,花粉粒集为4合体;雌花基部无小苞,具子房柄,基部的毛常较柱头稍短。
果穗粗,直径约2厘米,坚果细小有槽,常于水中开裂,外种皮分离。
花期7~8月。
果期9月。
生河流两岸、池沼等地水边,以及沙漠地区的浅水滩中。
分布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以上几种植物的带有部分嫩茎的根茎、花粉、果穗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宽叶香蒲全草含多量维生索B1、B2和C。
含钙量极低。
治小便不利,乳痈。
《本草汇言》:"润燥凉血,去脾胃伏火。
"
内服:煎汤,1~3钱;研末或烧灰入丸、散。
外用:捣敷。
①治小便不利:蒲灰七分,滑石三分。
上二味杵为散。
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②治关格上下不通,膈中觉有所碍,欲升不升,欲降不降,升降不行,饮食不下,大便不出:真香蒲末一两,半夏曲六钱,川贝母五钱,苏子四钱,茯苓三钱,白术二钱,枳实、沉香各一钱。
俱为极细末,炼蜜丸,如黍米大。
每空心服二钱,豆腐浆送下。
③治产后妒乳并痈:蒲黄草,熟捣,敷肿上,日三度易之,并叶煎汁饮之亦佳,食之亦得。
除上述品种外,尚有下列同属植物的全草亦同等入药:
①线叶香蒲,雌雄花序不相连接,雄花序较雌花序为长;叶宽2~3毫米,叶鞘达茎中部以上。
②小香蒲,雌雄花序不连接,中间相距0.5~3厘米,雌花序长3~3.5厘米;叶宽2~3毫米,叶鞘多近茎基部。
③东方香蒲,雌雄花序紧相连接;叶狭长线形,宽6~8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