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雄黄、黄金石、石黄
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
采挖后,除去杂质。
或由低品位矿石浮选生产的精矿粉。
本品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
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淡橘红色,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
质脆,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
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
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
置干燥处,密闭。
雄黄粉:取雄黄照水飞法水飞,晾干。
取粉末适量,照上述三氧化二砷检查项下的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取本品粉末10mg,加水润湿后,加氯酸钾饱和的硝酸溶液2ml,溶解后,加氯化钡试液,生成大量白色沉淀。
放置后,倾出上层酸液,再加水2ml,振摇,沉淀不溶解。
取本品粉末0.2g,置坩埚内,加热熔融,产生白色或黄白色火焰,伴有白色浓烟。
取玻片覆盖后,有白色冷凝物,刮取少量,置试管内加水煮沸使溶解,必要时滤过,溶液加硫化氢试液数滴,即显黄色,加稀盐酸后生成黄色絮状沉淀,再加碳酸铵试液,沉淀复溶解。
归肝、大肠经。
辛,温;有毒。
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
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
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0.05~0.1g,入丸散用。
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黄金石,石黄,天阳石,黄石,鸡冠石。
《本经》
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的矿石。
雄黄在矿中质软如泥,见空气即变坚硬,一般用竹刀剔取其熟透部分,除去杂质泥土。
产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单斜晶系。
晶体柱状,晶面上有纵行条纹,大多成致密块状或粒状集合体。
颜色为橘红色,少数为暗红色。
条痕淡橘红色。
晶面具金刚光泽,断面呈树脂光泽。
半透明。
解理较完全。
断口贝壳状。
硬度1.5~2.0。
比重3.4~3.6。
性脆。
受光的作用,久则变为谈橘红色粉末。
产于低温热液矿脉内,温泉及火山附近也有存在。
常与雄黄、辉锑矿等共生。
为不规则的坎状,大小不一。
全体呈深红色或橘红色,表面常覆有橙黄色粉末。
体重,质松易碎,断面粗糙,红色,明亮。
微有特异的臭气。
其中颜色鲜艳、半透明、有光泽者习称"明雄"、"雄精"或"腰黄"。
以色红、块大、质松、无石性者为佳。
不溶于水及盐酸;可溶于硝酸,溶液成黄色;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呈棕色。
燃之易熔融成红紫色液体,并生黄白色烟,有强烈的蒜臭气;冷却后熔融物凝成红紫色固体,质纯者凝成橘红色固体。
雌黄与雄黄的性状比较相似,但雌黄为黄色,雄黄则呈红色或橘红色,可以区别。
主为硫化砷AsS,并含少量其他重金属盐。
①抗菌作用
雄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其1/100的浓度于黄豆固体培养基上试验,对人型、牛型结核杆菌及耻垢杆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烟熏2~4小时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杀菌作用。
②抗血吸虫作用
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小鼠,于感染前3天开始给雄黄、槟榔、阿魏、肉桂合剂0.2毫升/20克,感染后继续给药12天,成虫减少率达75.27%,动物无虫率达14.29%,无雌虫率达42.86%。
碾成极细粉。
残水飞,晾干。
《纲目》:"用米醋入萝卜汁煮干用良。
"
入心、肝、胃经。
①《纲目》:"入肝经气分。
"
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经。
"
③《本草再新》:"入心、肝二经。
"
辛苦,温,有毒。
①《本经》:"味苦,平寒。
"
②《别录》:"甘,大温,有毒。
"
③《药性论》:"味辛。
有大毒。
"
④《日华子本草》:"微毒。
"
阴亏血虚及孕妇忌服。
《本草通玄》:"血虚大忌用之。
"
燥湿,祛风,杀虫,解毒。
治疥癣,秃疮,痈疽,走马牙疳,缠腰蛇丹,破伤风,蛇虫蟹伤,腋臭,臁疮,哮喘,喉痹,惊痫,痔瘘。
①《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百虫毒。
"
②《别录》:"疗疥虫,匿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
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
"
③《日华子本草》:"治疥癣,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蛇虫犬兽咬伤。
"
④王好古:"搜肝气,泻肝风,消涎积。
"
⑤《纲目》:"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
"
⑥《本草正》:"治痈疽腐肉,并鼠痿,疽、痔等毒。
"
外用:研末撒、调敷或烧烟熏。
内服:入丸、散,1~4分。
①治瘑疥:雄黄一两,黄连二两,松脂三两,发灰如弹丸。
四物熔猪膏与松脂合,热捣,以薄疮上。
②治癣:雄黄粉,大酢和。
先以新布拭之,令癣伤,敷之。
③治遍身虫疥虫癣:雄黄、蛇床子各等分,俱研细,水银减半。
以猪油和捣匀,入水银再研,以不见星为度。
早晚以汤洗净,搽药。
④治白秃头疮:雄黄、猪胆汁。
和敷之。
⑤治痈疽坏烂及诸疮发毒:雄黄五钱,滑石倍用。
上为末,洗后掺疮上,外用绵子覆盖相护。
凡洗后破烂者,用此贴之。
⑥治对口疼痛:雄黄一钱,吴茱萸一两。
为末,香油熬熟调搽。
⑦治疔肿:针刺四边及中心,涂雄黄末。
⑧治走马牙府,臭烂出血:雄黄豆大七粒。
每粒以淮枣去核包之,铁线串于灯上烧化为末。
每以少许掺之,去涎,以愈为度。
⑨治蛇缠疮:雄黄为末,醋调徐,仍用酒服。
凡为蛇伤及蜂虿、蜈蚣、毒虫、颠犬所伤,皆可用。
⑩治破伤风:雄黄一钱,防风二钱,草乌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字,温酒调下。
里和至愈可服,里不和不可服。
⑾治蛇咬伤:雄黄一两,生五灵脂一两。
共研细末,分成十包,每二小时服一包,每日四至八次,开水送下,另取雄黄二两,研细末,用香油一两调匀,涂于患处,每日更换2~3次。
:23,1963)
⑿治腋臭:雄黄、石膏各半斤,白矾一斤。
石膏研末,放锅内煅成白色,再将雄黄、白矾研细过筛,混合搅匀,密闭保存。
用时将手指沾水湿润后,沾适量药粉,使成浆糊状,涂于腋窝部,每日一次,连续涂药至愈。
⒀治臁疮日久:雄黄二钱。
陈皮五钱。
青布卷作大捻,烧烟熏之。
⒁治杨梅疮:雄黄一钱半,杏仁三十粒,轻粉一钱。
为末,洗净,以雄猪胆汁调上。
⒂治赤鼻:雄黄五钱,硫黄五钱,陈水粉。
共研细末,合一处,用乳汁调敷。
⒃治大麻疯:真漆一两,明雄黄、牙皂各五钱。
和匀为丸,不可见日,阴干。
每服三分,酒下。
⒄治伤寒狐惑,毒蚀下部,肛门如匿,痛痒不止.雄黄半两。
先用瓶子一个,口稍大者,内入灰上,如装香火,将雄黄烧之,候烟出,以瓶口当病处熏之。
⒅治缠喉急喉风,双蛾肿痛,汤药难下:雄黄一两,巴豆十四个,郁金一钱。
为末,醋糊丸如绿豆大。
茶清下七丸,吐出顽痰即苏。
如口噤,以物斡开灌之。
⒆治小儿诸痫:雄黄、朱砂等分。
为末,每取一钱,猪心血入虀水调。
⒇治癫痫卒倒,常愈常发:雄黄、胆星、萆麻内务等分。
共研匀,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每早饭后服一钱,白汤下。
治偏头疼:雄黄、细辛等分。
研令细。
每用一字已下,左边疼吹入右鼻,右边疼吹入左鼻。
治腹胁痞块:雄黄一两,白矾一两。
为末,面糊调膏摊贴。
治痔疮并肠红:雄黄一钱五分,五倍子一两,白矾二钱。
共研末,乌梅肉为丸。
每服一钱,空心白汤下。
治积年冷痿,出黄水不瘥:雄黄半两,清油三两,乱发半两,硫黄半两,黄蜡半两。
上先以油煎乱发令焦尽,去滓,便入雄黄、硫黄及黄蜡,以慢火熬搅成膏,摊帛上贴之。
治布鲁氏菌痢病后遗症:雄黄一两,大蒜六十瓣。
将雄黄研细,大蒜捣烂,配制成六十丸,每次一丸,一日三次。
连服二十天为一疗程。
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
取明雄黄500克,白糊为丸1000粒。
成人每服1丸,10~15岁每服1/2丸,5~9岁每服1/3,2~4岁每服1/4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治疗慢性气管炎39例、支气管哮喘11例,效果:治愈16例,显着好转14例,症状减轻9例,无效6例,因效果不明显中断治疗6人。
②治疗热带性嗜伊红细胞增多症 雄黄中含有三硫化二砷,用以试治本病1例,结果取得明显效果。
用量:每次4分,日服2次。
服后4天气促、咳嗽均减轻,肺部罗音消失,血检白细胞由18300/立方毫米降为8400/立方毫米,嗜伊红细胞由63%降为24%,X线胸片复查与治疗前对比有明显吸收,自觉症状消失出院。
③治疗带状疱疹
取雄黄粉50克,加入75%酒精100毫升混合。
每天搽敷2次,如疼痛剧烈,可在雄黄酊中加入2%普鲁卡因20毫升。
治疗125例,皆有效。
疗程平均为5.8天。
无副作用及后遗症。
另有用雄黄5克,冰片0.5克,酒精100毫升搽患部,每日4~6次,治疗10例,一般再在搽药1~2后疼痛减轻,水泡萎缩,红肿逐渐消退,以后自行脱皮而愈。
④治疗翼状胬肉
取雄黄3分,生矾1钱,;共研细粉末装入有色瓶内,置阴凉处备用。
患者取仰卧位,先作眼科常规麻醉及消毒。
用开睑器撑开眼睑,嘱患者斜视健侧,使胬肉充分暴露,以消毒小棉棒蘸取少量药粉,涂于胬肉表面,待1~2分钟用有齿小镊子将胬肉头部挟起,逆胬肉伸展方向揭扯,待撕至半月皱襞处,用无菌小剪从胬肉根部剪下,再在根部涂少量药粉,待渗血停止,将残留之胬肉提净,并将多余之药粉加以清除,敷以眼药膏,外加包扎,次日揭去敷料,点眼药水数天即愈。
⑤治疗破伤风
用雄黄粉5钱,豆腐0.5斤,儿童酌减。
法将豆腐中心挖一孔,雄黄填于孔内,用挖出之豆腐覆盖,水煮1小时。
待痉挛停止时将豆腐连汤分3次服下,连服5天,曾治2例,均愈。
但由于病例尚少,需继续在实践中验证。
⑥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用雄黄45克,明矾60克,冰片3~5克,共研细末,装入有色瓶中密闭备用。
每次取3~5克置小杯中,酌加75%酒精调成糊壮,涂于局部。
日涂2~3次。
治疗16例,1~2天后即明显消肿,体温恢复正常,第3天症状完全消失。
较对症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
⑦中毒与解毒
曾报告内服含砒雄黄急性中毒致死1例,中毒主要症状为上吐下泻。
市售雄黄含砒霜,药用时应注意选择,以红黄色状如鸡冠者质较纯粹,如为白色结晶或碾碎时外红中白者,均为含有砒霜之征,用时需特别慎重。
中毒后之急救方法,可用防己3钱;或生甘草1份,绿豆2份,煎浓汁频服。
①《纲目》:"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也,而入肝经气分,故肝风,肝气,惊痫,痰涎头痛眩晕,暑疟泄痢,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为水。
而方士乃炼治服饵,神异其说,被其毒者多矣。
"
②《本草经疏》:"雄黄,味苦平,气寒有毒,《别录》加甘、大温,甄权言辛、大毒,察其功用,应是辛苦温之药,而甘则非也。
其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疥虫,匿疮诸证,皆湿热留滞肌肉所致,久则浸淫而生虫,此药苦辛,能燥湿杀虫,故为疮家要药。
其主鼻中息肉者,肺气结也,癖气者,大肠积滞也,筋骨断绝者,气血不续也,辛能散结滞,温能通行气血,辛温相合而杀虫,故能搜剔百节中大风积聚也。
雄黄性热有毒,外用亦见其所长,内服难免其无害,凡在服饵,中病乃已,毋尽剂也。
"
黄食石、熏黄、黄金石、石黄、天阳石、黄石、鸡冠石
出自《神农本草经》。
1.《名医别录》:雄黄,生武都山谷,煌山之阳,采无时。
2. 陶弘景:好者作鸡冠色,不臭而坚实。
若黯黑及虚软者不好也。
3.《唐本草》:出石门名石黄者亦是雄黄,而通名黄金石。
石门者最为劣尔。
4.《日华子本草》:雄黄,通赤亮者为上,验之可以虫死者为真,臭气少,细嚼口中含汤不激辣者通用。
5.《本草图经》:雄黄,今阶州山中有之。
形块如丹砂,
药材基源: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的矿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algar
采收和储藏:雄黄在矿中质软如泥,见空气即变坚硬,一般用竹刀剔取其熟透部分,除去杂质泥土。
生态环境:雄黄主要为低温热液、火山热液矿床中的典型矿物,与雌黄紧密共生。
还见于温泉沉积和硫质喷气孔的沉积物里。
偶尔发现于煤层和褐铁矿层中,为有机质分解所产生的硫化氢与含砷溶液作用的产物。
资源分布:主产于甘肃、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
晶体细小,呈柱状、短柱状或针状,但较少见。
通常多呈粒状,致密块状,有时呈土状、粉末状、皮壳状集合体。
橘红色,表面或有暗黑及灰色的锖色。
条痕浅橘红色。
晶体呈金刚光泽,断口树脂光泽。
硬度1.5-2,相对密度3.56,阳光久照会发生破坏而转变为淡橘红色粉末。
锤击之有刺鼻蒜臭。
性状鉴别 本品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多呈不规则块状。
深红色或橙红色,表面常附有橙黄色细粉,手触之染指;条痕橙色。
微透明或半透明,晶面具金刚光泽。
质较酥脆,易砸碎,断面红色至深红色,具树脂样光泽。
微有特异臭气,味淡。
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
以块大、色红、质酥脆、有光泽、无杂石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反射偏光镜下:反射色为灰色,微带紫色;内反射橙色;偏旋旋旋旋光性清楚;反射率20%。
透射偏光镜下:多色性明显,Ng=Nm,淡金黄色或朱红色,Np几乎无色至浅橙黄色;干涉色橙红色;斜消光,消光角C∧Np=11°。
二轴晶;负光性。
折射率Ng=2.704,Nm=2.648,Np=2.538;双折射率Ng-Np=0.166。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砷量以二硫化二砷计算,不得少于90.0%。
杂质检查 三氧化二砷:取本品适量,研细,精密称取0.94g,加稀盐酸20ml,不断搅拌30min,滤过,残渣用稀盐酸洗涤2次,每次10ml,搅拌10min。
洗液与滤液合并,置5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加盐酸5ml与水21ml,照砷盐检查法检查,所显砷斑颜色不得深于标准砷斑。
商品规格 商品常分为雄黄、明雄、烧雄等规格。
雄黄 呈块状或粉末状;深红色或橙红色;块状者又名苏雄黄,有光泽,粉末状者,质疏松易碎。
药用较广。
明雄 又名雄精,多呈块状,鲜红色,半透明,经加工成椭圆形,多随身佩带,作装饰品,故又名腰黄。
过去有的加工成杯状,称为雄黄杯。
烧雄 为雄黄提炼加工品。
呈块状,色紫红;无光泽;条痕黄色,质较硬脆,易砸碎,断面胶质状,不呈结晶性,常具细砂孔,微有硫黄气味。
主产贵州。
含二硫化二砷低于雄黄。
雄黄主要含有二硫化二砷,并含有硅、铅、铁、钙、镁等杂质。
1.抗菌作用:雄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 1/100的浓度于黄豆固体培养基上试验,对人型、牛型结核秆菌及耻垢杆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
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烟熏2-4小时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均有杀菌作用。
2.抗血吸虫作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小鼠,于感染前3天开始给雄黄、槟榔、阿魏、肉桂合剂0.2ml/20g,感染后继续给药12天,成虫减少率达75.27%,动物无虫率达14.29%,无雌虫率达42.86%。
雄黄有杀菌作用。
雄黄1:2的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碾成极细粉,或水飞,晾干。
《纲目》:用米醋入萝卜汁煮干用良。
取本品粉末0.1g,加水湿润后,加氯酸钾饱和的硝酸溶液2ml,溶解后,加氯化钡试液,生成大量白色沉淀。
放置后,倾取上层酸液,再加水2ml,振摇,沉淀不溶解。
取本品粉末0.2g,置坩埚中内,加热熔融,产生白色或黄白色火焰,伴有白色浓烟。
取玻片覆盖后,有白色冷凝物,刮取少量,置试管内加水煮沸使溶解,必要时过滤,溶液加硫化氢试液数滴,即显黄色,加稀盐酸后生成黄色絮状沉淀,再加碳酸胺试液,沉淀复溶解。
心;肝;胃经
辛;苦;温;有毒
阴亏血虚及孕妇忌服。
《本草通玄》:血虚大忌用之。
燥湿;祛痰;杀虫;解毒。
主痈疽疔疮;走马牙疳;喉风喉痹;疥癣;缠腰火丹;湿毒疮;痔疮;蛇虫咬伤;虫积;惊痫;疟疾;哮喘
外用:研末撒、调敷或烧烟熏。
内服:入丸、散,1-4分。
①治滴疥: 雄黄一两,黄连二两,松脂三两,发灰如弹丸。
四物熔猪膏与松脂合,热捣,以薄疮上。
②治癣: 雄黄粉,大酢和。
先以新布拭之,令癣伤,敷之。
③治遍身虫疥虫癣: 雄黄、蛇床子各等分,俱研细,水银减半。
以猪油和捣匀,入水银再研,以不见星为度。
早晚以汤洗净,搽药。
④治白秃头疮:雄黄、猪胆汁。
和敷之。
⑤治痈疽坏烂及诸疮发毒: 雄黄五钱,滑石倍用。
上为末,洗后掺疮上,外用绵子覆盖相护。
凡洗后破烂者,用此贴之。
⑥治对口疼痛: 雄黄一钱,吴茱萸一两。
为末,香油熬熟调搽。
⑦治疗肿: 针刺四边及中心,涂雄黄末。
⑧治走马牙疳,臭烂出血: 雄黄豆大七粒。
每粒以淮枣去核包之,铁线串于灯上烧化为末。
每以少许掺之,去涎,以愈为度。
⑨治蛇缠疮: 雄黄为末,醋调涂,仍用酒服。
凡为蛇伤及蜂虿、蜈蚣、毒虫、颠犬所伤,皆可用。
⑩治破伤风: 雄黄一钱, 防风二钱,草乌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一字,温酒调下。
里和至愈可服,里不和不可服。
治蛇咬伤: 雄黄一两,生五灵脂一两。
共研细末,分成十包,每二小时服一包,每日四至八次,开水送下。
另取雄黄二两,研细末,用香油一两调匀,涂于患处,每日更换2~3次。
〔《山东医刊》:23,1963〕治腋臭: 雄黄、石膏各半斤,白矾一斤。
石膏研末,放锅内煅成白色,再将雄黄、白矾研细过筛,混合搅匀,密闭保存。
用时将手指沾水湿润后,沾适量药粉,使成浆糊状,涂于腋窝部,每日一次,连续涂药至愈。
治臁疮日久:雄黄二钱,陈皮五钱。
青布卷作大拈,烧烟熏之。
治杨梅疮: 雄黄一钱半,杏仁三十粒,轻粉一钱。
为末,洗净,以雄猪胆汁调上。
治赤鼻: 雄黄五钱,硫黄五钱,陈水粉。
共研细末,合一处,用乳汁调敷。
治大麻疯: 真漆一两,明雄黄、牙皂各五钱。
和匀为丸,不可见日,阴干。
每服三分,酒下。
治伤寒狐惑,毒蚀下部,痛痒不止: 雄黄半两。
先用瓶子一个,口稍大者,内入灰上,如装香火,将雄黄烧之,候烟出,以瓶口当病处熏之。
治缠喉急喉风,双蛾肿痛,汤药难下: 雄黄一两,巴豆十四个,郁金一钱。
为末,醋糊丸如绿豆大。
茶清下七丸,吐出顽痰即苏。
如口噤,以物斡开灌之。
治小儿诸痫: 雄黄、朱砂等分。
为末,每服一钱,猪心血水调。
治癫痫卒倒,常愈常发: 雄黄、胆星、萆麻肉各等分。
共研匀,米糊为丸,如绿豆大。
每早饭后服一钱,白汤下。
治偏头疼: 雄黄、细辛等分。
研令细。
每用一字已下,左边疼吹入右鼻,右边疼吹入左鼻。
治腹胁痞块: 雄黄一两,白矾一两。
为末,面糊调膏摊贴。
治痔疮并肠红: 雄黄一钱五分,五倍子一两, 白矾二钱。
共研末,乌梅肉为丸。
每服一钱,空心白汤下。
治积年冷瘘, 出黄水不瘥: 雄黄半两,清油三两,乱发半两,硫黄半两,黄蜡半两。
上先以油煎乱发令焦尽,去滓,便入雄黄、硫黄及黄蜡,以慢火熬搅成膏,摊帛上贴之。
治布鲁氏菌病后遗症: 雄黄一两,大蒜六十瓣。
将雄黄研细,大蒜捣烂,配制成六十丸。
每次一丸,一日三次。
连服二十天为一疗程。
1.治疗慢性交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取明雄黄500g,白糊为丸1000粒。
成人每服1丸,10-15岁每服 1/2丸,5-9岁每服 1/3丸,2-4岁每服 1/4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39例、支气管哮喘11例,效果:治愈16例,显着好转14例,症状减轻9例,无效5例,因效果不明显中断治疗6人。
2.治疗热带性嗜伊红细胞增多症:雄黄中含有三硫化二砷,用以试治本病 1例,结果取得明显效果。
用量:每次4分,日服2次。
服后4天气促、咳嗽均减轻,肺部罗音消失,血检白细胞由18300/mm3降为8400/mm3,嗜伊红细胞由63%降为24%,X线胸片复查与治疗前对比有明显吸收,自觉症状消失出院。
3.治疗带状疱疹:取雄黄粉50g,加入75%酒精100ml混合。
每天搽敷2次。
如疼痛剧烈,可在雄黄酊中加入2%普鲁卡因20ml。
治疗125例,皆有效。
疗程平均为5.8天。
无副作用及后遣症。
另有用雄黄5g,冰片0.5g,酒精10Oml混合外搽患部,每日4-6次。
治疗10例,一般在搽药 1-2天后疼痛减轻,水泡萎缩,红肿逐渐消退,以后自行脱皮而愈。
4.治疗翼状胬肉:取雄黄3分,生矾 1钱,共研细粉末装入有色瓶内,置阴凉处备用。
患者取仰卧位,先作眼科常规麻醉及消毒。
用开睑器撑开眼睑,嘱患者斜视健侧,使胬肉充分暴露,以消毒小棉棒蘸取少量药粉,涂于胬肉表面,待 1-2分钟用有齿小镊子将胬肉头部挟起,逆胬肉伸展方向揭扯,待撕至半月皱襞处,用无菌小剪从胬肉根部剪下,再在根部涂少量药粉。
待渗血停止,将残留之胬肉提净,并将多余之药粉加以清除,敷以眼药膏,外加包扎,次日揭去敷料,点眼药水数天即愈。
5.治疗破伤风:用雄黄粉5钱,豆腐0.5斤儿童酌减。
法将豆腐中心挖孔,雄黄滇于孔内,用挖出之豆腐覆盖,水煮1小时。
待痉挛停止时将豆腐连汤分3次服下,连服5天,曾治2例,均愈。
但由于病例尚少,需继续在实践中验证。
6.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用雄黄45g,明矾50g,冰片3-5g,共研细末,装入有色瓶中密闭备用。
每次取3-5g置小杯中,酌加75%酒精调成糊状,涂于局部。
日涂2-3次。
治疗16例,1-2天后即明显消肿,体温恢复正常,第3天症状完全消失。
较对症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
7.中毒与解毒:曾报告内服含砒雄黄急性中毒致死 1例,中毒主要症状为上吐下泻。
市售雄黄混含砒霜,药用时应注意选择,以红黄色状如鸡冠者质较纯粹,如为白色结晶或碾碎时外红中白者,均为含有砒霜之征,用时须特别慎重。
中毒后之急救方法,可用防已3钱;或生甘草 1份,绿豆2份,煎浓汁频服。
1.《纲目》: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也,而入肝经气分,故肝风,肝气,惊痫,痰涎,头痛眩晕,暑疟泄痢,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为水。
而方士乃炼治服饵,神异其说,被其毒者多矣。
2.《本草经疏》:雄黄,味苦平,气寒有毒,《别录》加甘、大温,甄权言辛、大毒,察其功用,应是辛苦温之药,而甘寒则非也。
其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疥虫,疮请证,皆湿热留滞肌肉所致,久则浸淫面生虫,此药苦辛,能燥湿杀虫,故为疮家要药。
其主鼻中息肉者,肺气结也,癖气者,大肠积滞也,筋骨断绝者,气血不续也,辛能散结滞,温能通行气血,辛温相合而杀虫,故能搜剔百节中大风积聚也。
雄黄性热有毒,外用亦见具所长,内服难免其无害,凡在服饵,中病乃已,毋尽剂也。
3.《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百虫毒。
4.《别录》:疗疥虫,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杀诸蛇虺毒,解藜芦毒。
5.《日华子本草》:治疥癣,风邪,癫痫,岚瘴,一切蛇虫犬兽咬伤。
6. 王好古:搜肝气,泻肝风,消涎积。
7.《纲目》:治疟疾寒热,伏暑泄痢,酒饮成癖,惊痫,头风眩晕,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
8.《本草正》:治痈疽腐肉,并鼠瘘、疽、痔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