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麻,蝎子草。
《本草图经》
为荨麻科植物麻叶荨麻、狭叶荨麻等的全草。
夏、秋季采,切段晒于。
同属植物裂叶荨麻、宽叶荨麻亦同供药用。
①麻叶荨麻,又名:焮麻。
多年生草本。
茎高达150厘米,有棱,生螫毛和紧贴的微柔毛。
叶对生,叶片轮廓五角形,长4~12厘米,宽3.5~12厘米,3深裂或3全裂,1回裂片再羽状深裂,两面疏生短柔毛,下面疏生螫毛;托叶离生,狭三角形。
雌雄同株或异株,同株者雄花序生于下方。
花序长达12厘米,雄花序多分枝;雄花直径约2毫米,花被片4,雄蕊引雌花花被片4深裂,花后增大,包着果实,长达2.5毫米,有短柔毛和少数螫毛,柱头画笔头状。
瘦果卵形,扁,长约2毫米,灰褐色,光滑。
花期7~8月。
果期8~9月。
生于山野、路边、草原、坡地。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②狭叶荨麻
多年生草本。
茎高40~150厘米,四棱形,有螫毛,分枝或不分枝。
叶对生,披针形或狭卵形,长4~10厘米,宽1.2~2.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尖锯齿,上面疏生短毛,下面沿脉上有疏生短毛;托叶分生,条形。
雌雄异株,花序长达4厘米,多分枝;雄花花被片4,雄蕊4;雌花较雄花小,花被片4,在果期增大,柱头画笔头状。
皮果卵形,扁,长约1毫米,光滑。
生于山坡、林边或沟边。
分布我国北方及东北地区。
麻叶荨麻全草含多种维生素、鞣质。
茎皮主要含蚁酸、丁酸及有刺激作用的酸性物质等。
辛苦,寒,有毒。
①《纲目》:"辛苦,寒,有大毒。
"
②《四川中药志》:"甘,微寒,有小毒。
"
③《新疆中草药手册》:"苦辛,温,有小毒。
"
《本草图经》:"误服之,吐利不止。
"
治风湿疼痛,产后抽风,小儿惊风,荨麻疹。
①《益部方物略记》:"善治风肿。
"
②《本草图经》:"疗蛇毒。
"
③《蜀语》:"红者可治齁症。
"
④《纲目》:"风疹初起,以此点之。
"
⑤《黔书》:"可已疯。
"
⑥《纲目拾遗》:"浴风,采取煮汁洗。
"
⑦《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湿,解痉,和血。
"
⑧《黑龙江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治小儿麻痹,风湿,疝痛。
"
内服:煎汤,1~3钱;或炖肉。
外用:捣汁涂或煎水洗。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麻叶荨麻适量,煎汤擦洗。
②治产后抽风,小儿惊风:麻叶荨麻少许,水煎服。
③治荨麻疹:麻叶荨麻鲜苗,捣汁涂擦。
④治毒蛇咬伤:麻叶荨麻适量,捣烂敷患处。
出自《本草图经》。
1.《蜀语》:蠚草,苗似苎麻,芒刺螫人,痛不可忍。
有红白两种:红者可治齁症;白者煎汤浸糯米为粉,油煎甚松。
用叶喂猪易壮。
2.《纲目》:荨麻,川、黔诸处甚多。
其茎有刺,高二、三尺;叶似花桑,或青或紫,背紫者入药。
上有毛芒可畏;有花无实,冒冬不雕,挼投水中,能毒鱼。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宽叶荨麻、荨麻、狭叶荨麻、麻叶荨麻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Urtia laetevirens Maxim.2.Urtica fissa Pritz3.Urtica amgustifolia4.Urtica cannabina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生态环境:1.生于山地林下或沟边。
2.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坡路旁草丛中或沟边。
3.生于山地林边或沟边。
4.生于干燥山坡或沙丘坡上。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3.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
4.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四川、云南等地。
1.多年生草本。
茎高40-100cm。
疏生螫毛和微柔毛,不分枝或分枝。
叶对生;叶柄长1-3cm;托叶每节4枚,离生,有时上部多少合生,披针形;叶片狭卵形是宽卵形,长4-9cm,宽2.5-4.5cm,先端短渐尖至长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有锐牙齿或锯齿,两面疏生刺毛和细糙毛,钟乳体短杆状,有时点状;基出脉3条。
雌雄同株;雄花序生于茎上部叶腋,长约达8cm;花被片4,雄蕊4;雌花序生于下部叶腋,较短;花被片4,有细糙毛,柱头画笔头状。
瘦果卵形,稍扁,长达1.5mm。
花期3-5月,果期5-8月。
2.多年生草本,茎高60-100cm。
生螫毛和反曲的微柔毛。
叶对生;叶柄长l-7cm;托叶合生,卵形;叶片宽卵形或近五角形,长及宽5-12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浅心形,近掌状浅裂,裂片三角形,有不规则牙齿,下面生微柔毛,沿脉生螫毛。
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花序长达10cm,具稀疏分枝,在雌雄同株时生雌花序之下;雄花直径约2mm,花被片4;雌花序较短,分枝极短,雌花小,长约0.4mm,柱头画笔头状,瘦果近球形,扁平,有细柔毛。
种子有黄色细点。
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3.多年生草本,高达150cm。
茎直立,有四棱,被螫毛。
单叶对生;叶柄长8-17mm;托叶线形,分离;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4-12cm,宽1.2-2.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粗锯齿,齿尖朝向叶的先端。
雌雄异株,花序长达4cm,多分枝;雄花直径约2mm,花被4;雄蕊4;雌花较雄花小,花被片4,果期增大;于房长圆形,柱头画笔头状。
瘦果卵形,长约1mm,包于宿有的花被内。
花期7-8月,果期8-10月。
4.多年生草本,茎高达150cm。
有棱,被螫毛和紧贴的微柔毛。
叶对生;叶柄长2-8cm;托叶离生,狭三角形;叶片五角形,长4-12cm,宽3.5-12cm,3深裂或3全裂,一回裂片再羽状深裂,两面疏生短柔毛,下面疏生螫毛。
雌雄同株或异株;花序长达12cm,雄花序多分枝,雄花直径约2mm,花被片4,雄蕊4;雌花花被片花后增大,长达2.5mm,有短柔毛和少数螫毛,柱头画笔头状。
瘦果卵形,扁,长约2mm,光滑。
花期7-8月,果期8-9月。
性状鉴别宽叶荨麻 切成短段,长短不等,茎长1.4-3.8cm,直径1.5-4mm,绿色至红紫色,有钝棱,疏生螫毛和短柔毛,节上有对生叶,叶绿色,皱缩易碎。
花序穗状,皱缩,数个腋生,具短总梗。
瘦果密集,宽卵形,稍扁,长约1.5mm。
体轻,质软。
气微,味淡、微辛。
荨麻 与前种区别:叶片具5-7对掌状浅裂,裂片有三角状粗锯齿。
以身于,茎、叶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宽叶荨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毛茸少;腺毛的头2-4个细胞,柄为单细胞;非腺毛1-2个细胞,弯曲。
表皮细胞1层,扁平长方形或稍不规则多边形的细胞,外壁细胞,近韧皮部有厚壁细胞2-5层,排成弧形,其中散在少量纤维;厚壁细胞多边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层纹明显,胞腔大。
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较窄,筛管群散在,形成层明显,木质部较宽,木化,由导管、本纤维、木细胞和木射线组成,木射线1-4列细胞。
髓部发达,薄壁细胞较大,近木质部细胞稍小,中心有骨髓腔。
簇晶在韧皮部分布较多,排成弧形,在皮层和髓细胞中亦散在,直径14-42pm。
叶横切面: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上表皮细胞扁平长方形,内含浅黄棕色不定形块状物,有的类结晶状;下表皮细胞稍小;上、下表皮可见非腺毛和腺毛,下表皮非腺毛稍多,l-2个细胞,多弯曲,少直立,壁稍厚;腺毛2-4个细胞,柄为单细胞。
栅栏组织为1列长柱状细胞,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由3-6层类圆形和长圆形细胞组成。
主脉明显向下突出,上部微凹,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U”字形,韧皮部有10多层薄壁细胞,筛管群散在,近木质部处有草酸钙簇晶,直径14-19μm;主脉上、下表皮下有2-4层厚角细胞。
叶表面制片: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弯曲,气孔不定式、不等式,非腺毛较上表皮多。
上、下表皮有类结晶状或不定形块状物,直径14-28μm,浅黄棕色。
腺毛头2-4个细胞,柄单细胞。
粉末特征:暗绿色。
非腺毛多见,l-2个细胞,稍弯曲,长87-162μm。
草酸钙簇晶多见,直径7-19μm,存在薄壁细胞中。
腺毛少见。
栅栏组织为1列长柱状细胞,其外为1层表皮细胞,内含浅黄棕色类结晶或不定形块状物。
1.麻叶荨麻全草含多种维生素,鞣质[1],香叶木甙[2],小苏碱[3]。
茎皮含蚁酸,丁酸[4]。
2.同属植物异株荨麻叶含水溶性成分:枸橼酸,延胡索酸,甘油酸,苹果酸,草酸,磷酸,奎宁酸。
琥珀酸,苏糖酸,苏糖酸-1,4-内酯[5]。
又含有丝氨酸-O-半乳糖甙和半乳糖醛[6]。
还含类胡萝卜素成分:β-胡萝卜素,羟基-a-胡萝卜素,黄体呋喃素,叶黄素环氧化物,堇黄质[7];黄酮类成分:倾皮素,山柰酚,槲皮素-3-O-葡萄糖甙,山奈酚-3-O-葡萄糖甙,异鼠李素-3-O-葡萄糖甙、槲皮素-3-O-芸香糖式,山柰酚-3-O-芸香糖甙,异鼠李素-3-O-芸香糖甙[8],以及三半乳糖基甘油二酯[9],咖啡酸,阿魏酸,芥子酸,马栗树皮素[10]。
另含钾、钙、镁、钴、铜、铁、锰、镍、锌等无机元素[11],维生素C[12]。
花含黄酮类成分,除叶中所有黄酮类成分外,还有异鼠李素-3-O-新橙皮糖甙,3-羟基苯甲醛prop-2-enol],1,4’-二羟基苯丙酮,3-蚓哚甲醛,3--2-丙烯醇[3--prop-2-enol],1--2--1,3-丙二醇〔1-(4-hydroxyphenyl)-2-
1.《益部方物略记》:善治风肿。
2.《本草图经》:疗蛇毒。
3.《蜀语》:红者可治齁症。
4.《纲目》:风疹初起,以此点之。
5.《黔书》:可已疯。
6.《纲目拾遗》:浴风,采取煮汁洗。
7.《新疆中草药手册》:祛风湿,解痉,和血。
8.《黑龙江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治小儿麻痹,风湿,疝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