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肺筋草

《中药大辞典》:小肺筋草

拼音注音
Xiǎo Fèi Jīn Cǎo
别名

粉条儿莱,小肺金草,土瞿麦,蛆儿草、一窝蛆、肺痨草,蛆芽草,蛆婆草、肺风草、肺痈草、金线吊白米、麻里草、曲折草、四季花、牙虫草,银针草。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肺筋草全草
5~6月采收,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低山地区阳光充足之处。
分布自甘肃南延至华东及西南各地。

原形态

肺筋草

多年生草本。
根茎短,丛生纤维状须根。
叶多数,基生,线形,先端尖,长15~20厘米,宽3~4毫米,质软,淡绿色。
花茎长35~60厘米,上部具粉质短柔毛及棱角,花茎上的叶小形,呈苞片状.总状花序,疏生,苞垃较花为短,无柄;花小形,长6~8毫米,花被下部合生成短筒状,与子房愈着,外面有细毛,上部钟形,先端6裂,裂片披针形,呈淡红色;雄蕊6,花丝短,分离,着生于花被上;子房上位,花柱丝状,直立。
蒴果椭圆形,顶端残存花被.种子锯屑状。
花期5~6月。

性味

苦甘,平。

①《草木便方》:"甘。
"

②《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苦甘,无毒。
"

③《陕西中草药》:"苦,寒,有小毒。
"

功能主治

清肺,化痰,止咳,活血,杀虫。
治咳嗽吐血,百日咳,气喘,肺痈,巩痈,肠风便血,妇人乳少,经闭,小儿疳积,蛔虫。

①《草木便方》:"清郁热,化痰。
治久嗽,劳伤气喘。
"

②《分类草药性》:"治一切咳嗽,淋症。
花、草同功。
"

③《四川中药志》:"治疮疹。
"

④《湖南药物志》:"清肺热,杀蛔虫。
治喘息,咳嗽吐血,肺痈吐脓血,膀胱疝气疳积,夜盲。
"

⑤《陕西中草药》:"清热利湿,润肺,活血调经。
治消化不良,肝炎,胃酸过多,肺结核,咳嗽,乳汁不足,白带,经闭腰痛。
"

⑥《陕西草药》:"消肿,止痛。
治肠风便血,乳闭,乳痈。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3~1两。

复方

①治久年咳嗽:粉条儿菜、鹿衔草、椿芽花、五匹风、排风藤。
水煎,炖肉或炖猪心肺服。

②治咳嗽吐血:金线吊白米一两,白茅根一两。
水煎服。

③治百日咳:小肺筋草、五匹风、狗地芽各一两。
煎水和蜂糖服。

④治小儿疳积:金线吊白米三至五钱。
蒸猪肝二至三两服,或煮水豆腐二至三两服。

⑤驱蛔虫:粉条儿菜,煎水合醪糟内服。

⑥催乳:鲜肺筋草三钱。
水煎服。

⑦治乳闭:蛆芽草三钱,鹿角、沙参、通草、铁秤铊各二钱。
甜酒一小盅为引,水煎服。

⑧治风火牙痛:金线吊白米一两,猪精肉三两,共煮服。

临床应用

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取鲜根0.5~1两,水煎分2次服。
小儿用根煮鸡蛋,只吃鸡蛋即可。
治疗500余例,均在2~3天内见效。

②治疗结核性骨髓炎

用鲜肺筋草全草4两,水煎服,每天1剂。
结合外科局部治疗,试治3例,其中1例髋关节结核,经长期使用青、链霉素及异烟肼,未见好转,改用肺筋草治疗半月,症状即迅速改善,瘘管愈合,关节功能逐渐恢复。

③治疗乳腺炎

用法用量同上。
治疗效十例,证实对初起乳腺炎疗效较为满意。

备注

同属植物光肺筋草在陕西地区亦同等入药。
其主要区别是:花茎光滑,花稍密生。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小肺筋草

拼音注音
Xiǎo Fèi Jīn Cǎo
别名

粉条儿菜、肺筋草、小肺金草、土瞿麦、蛆儿草、一窝蛆、肺痨草、蛆婆草、肺风草、肺痈草、金线吊白米、麻里草、曲折草、四季花、牙虫草、银针草、野韭菜、鼠牙草、蛆牙草、化食草

英文名
Spike Aletris Herb, all-grass of Spike Aletris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粉条儿菜和短柄粉条儿菜的根及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letris spicataFranch.[Hypoxis spicata Thunb.]2.Aletris scopulorum Dunn

采收和储藏:5-6月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低山地阳光充足的空旷草地上或山坡、灌丛边缘。

2.生于林下灌木丛中、山坡、草地。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2.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地。

原形态

1.粉条儿菜,多年生草本,高35-60cm。
根茎短,须根细长,其上生有多数细块根,色白似蛆,又好像“白米”。
叶自根部丛生,窄条形,长15-20cm,宽3-4mm,先端渐尖,淡绿色。
花葶从叶丛中生出,直立,上部密生短毛,稍具棱角。
花疏生于总状花序上,近无梗;花被短筒状,上端6裂,裂片条状披针形,黄绿色或先端略带粉红色,外部密生短腺毛;雄蕊6;子房上位,3室。
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先端有宿存花被。
花期5-6月。

2.短柄粉条儿菜,与上种的区别点为:植株较矮小,基部叶不明显莲座状,花被白色;蒴果球形。

栽培

1.气候土壤:应性较强,能耐旱、耐瘠。
一般土地均可栽种,但以疏松、排水良好的黄泥夹砂土较好。

2.种植:种子繁殖,四川地区在9-10月播种。
在整好的地上开1.3m宽的畦,按行株距各22-26cm开穴,深约7cm,施人畜粪水后,每亩用种子5两,与草木灰、人畜粪水拌匀,撒到穴内。

3.出齐后,施提苗肥1次。
苗高7cm时,要除草、匀苗、补苗,每穴留苗4-5株,并再追肥1次。
以后每年每季中耕除草、追肥1次。
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可适当施用氮素化肥。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长40-80cm。
根茎短,须根丛生,纤细弯曲,有的着生多数白色细小块根,习称“金线吊白米”。
叶丛生,带状,稍反曲,长10-20cm,宽0.3-0.5cm;矿绿色,先端尖,全缘。
花茎细柱形,稍波状弯曲,直径0.2-0.3cm,被毛;总状花序穗状,花几无梗,黄棕色,花被6裂,长约0.5cm,裂片条状披针形。
蒴果倒卵状三棱形。
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粉条儿菜根含皂甙,基甙元为异娜草皂甙元及薯蓣皂甙元。

归经

肺、肝经

性味

味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润肺止咳;活血调经;杀虫。
主咳嗽;咯血;百日咳 ;喘息;肺痈;乳痈;肋腺炎;经闭;缺乳;小儿疳积;蛔虫病;风火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鲜品可用60-120g。
外用:管量,捣敷。

各家论述

1.《草木便方》:清郁热,化痰。
治久嗽,劳伤气喘。

2.《分类草药性》:治一切咳嗽,淋症。
花、草同功。

3.《四川中药志》:治疮疹。

4.《湖南药物志》:清肺热,杀蛔虫。
治喘息,咳嗽吐血,肺痈吐脓血,膀胱疝气,疳积,夜盲。

5.《陕西中草药》:清热利湿,润肺,活血调经。
治消化不良,肝炎,胃酸过多,肺结核,咳嗽,乳汁不足,白带,经闭腰痛。

6.《陕西草药》:消肿,止痛。
治肠风便血,乳闭,乳痈。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3020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