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紫茉莉

《全国中草药汇编》:喜马拉雅紫茉莉

拼音注音
Xǐ Mǎ Lā Yǎ Zǐ Mò Lì
来源

紫茉莉科喜马拉雅紫茉莉Mirabilis himalaica , Heim.,以入药。

生境分布

西藏。

性味

辛、甘,温。

功能主治

补益脾肾,利水。
主治肾炎水肿,淋病等症。

用法用量

1~3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喜马拉雅紫茉莉

拼音注音
Xǐ Mǎ Lā Yǎ Zǐ Mò Lì
别名

八朱。

出处

《哂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紫茉莉科植物喜马拉雅紫茉莉
8~9月挖根,洗净,切片,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田野。
分布西藏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株被短毛。
根较粗。
茎直立,具明显的节,基部分枝。
叶对生,卵形至心形,边缘具微锯齿,有柄。
花1至数朵聚生枝顶,花梗上密被褐色腺毛;萼状总苞5裂;花萼紫红色。
果革质,有棱。

性味

性温,味甘微辛。

功能主治

补益脾肾,利水。
治肾炎水肿,淋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喜马拉雅紫茉莉

拼音注音
Xǐ Mǎ Lā Yǎ Zǐ Mò Lì
别名

八朱

出处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紫茉莉科植物喜马拉雅紫茉莉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rabilis himalaica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层外侧数列细胞壁木栓化,内侧细胞壁木栓化不明显。
皮层散有粘液细胞,直径20-150μm,含草酸钙针晶束。
维管束断续环状排成数轮,维管束外韧型。
木质部导管呈放射状排列。
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含草酸钙针晶束。
粉末特征:灰白色。
①淀粉粒众多,单粒圆形或椭圆形,脐点点状或飞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
②草酸钙针晶多见,长12-130μm。
③导管主为梯纹或网纹,直径25-35μm。

药理作用

1.抗生育作用 本植物种子的乙醇提取物600mg/kg灌胃,预先给药5d后与雄鼠合笼,再继续给药14d,对雌性小鼠有明显抗生育作用,其妊娠抑制率为53.85%[1]。

2.毒性 种子乙醇提取物小鼠1次灌胃的最大耐受量大于16.67g/kg。
在抗生育试验中发现,本品对部分动物可致肉眼可见的肿瘤生长,在高剂量组,13只中2只长有肿瘤,一只肝脏上长有6个直径1~2cm的白色脂肪状包块,另一只长于皮下肌层内;在低剂量组,12只中3只于皮下肌层间长有白色脂肪状瘤[1]。

归经

脾;肾经

性味

甘;微辛;性微温

功能主治

温阳利水。
主阳虚水肿;阳痿;淋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3170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