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根

《中药大辞典》:向日葵根

拼音注音
Xiànɡ Rì Kuí Gēn
出处

《岭南采药录》

来源

为菊科植物向日葵

原形态

详"向日葵子"条。

化学成分

根中能合成促进植物细胞分裂的动力精,运至各部分;在叶和茎汁中都含动力精,其性质同玉蜀黍嘌呤。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温,味甘,无毒。
"

功能主治

治胸胁胃脘作痛,二便不通,跌打损伤。

①《岭南采药录》:"治跌打损伤,红肿。
"

②《四川中药志》:"治胃胀胸痛,胁肋滞痛,润肠通便。
"

③《泉州本草》:"治消渴引饮,疳疮流黄水。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0.5~1两;或研末。
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胃脘滞痛:向日葵根、芫荽子、小茴香。
煎汤服。

②治二便不通:向日葵鲜根捣绞汁,调蜜服,每次五钱至一两。

③治淋病阴茎涩痛:鲜向日葵根一两。
水煎数沸服。

④治疝气:鲜葵花根一两。
和红糖煎水服。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向日葵根

拼音注音
Xiànɡ Rì Kuí Gēn
别名

葵花根、向阳花根、朝阳花根

英文名
Sunflower Root
出处

出自《岭南采药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向日葵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anthus annuu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向日葵 一年生草本,高1-3m。
茎直立,粗壮,中心髓部发达,被粗硬刚毛。
叶互生;有长柄;叶片宽卵形或心状卵形,长10-30cm或更长,宽8-2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具粗锯齿,两面被糙毛,具3脉。
头状花序序单生于茎端,直径可达35cm;总苞片卵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尾状渐尖,被长硬刚毛;雌花舌状,金黄色,不结实;两性花筒状,花冠棕色或紫色,结实;花托平;托片膜质。
瘦果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稍扁,浅灰色或黑色;冠毛具2鳞片,呈芒状。
脱落。
花期6-7月。

化学成分

含多糖[1],向是葵皂甙2[2]。
根、茎含粗糙裂片酸,贝壳杉烯酸[3]。
茎含木质素,综纤维素,α-纤维素[4],绿原酸,异绿原酸,向日葵环氧内酯[5],4-O-咖啡酰奎宁酸,东莨菪甙[6]。
茎的芒香性成分含α-,β-蒎烯,乙酸丁酯[7]。

归经

归胃;膀胱经

性味

味甘;淡;性微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行气止痛。
主淋浊;水肿;带下;疝气;脘腹胀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者加倍;或研末。
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岭南采药录》:治跌打损伤,红肿。

2.《四川中药志》:治胃胀胸痛,胁肋滞痛,润肠通便。

3.《泉州本草》:治消渴引饮,疳疮流黄水。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1457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