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炮炙论》
为牛乳制成的食用脂肪。
牛乳制成的醍醐,其一般组成为:水分73克,蛋白质2.9克,脂肪20克,碳水化物4克,灰分0.6克,钙97毫克,磷77毫克,铁0.1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14毫克,尼克酸0.1毫克,抗坏血酸微量,维生素A830国际单位。
脂肪是醍醐的主要成分,其中含饱和脂肪酸:丁酸、己酸、辛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以及不饱和的油酸。
此外尚含二羟基硬脂酸、花生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①《千金·食治》:"味甘,平,无毒。
"
③《唐本草》:"性冷。
"
《随息居饮食谱》:"中虚湿盛者忌之。
"
养营,滋阴,润燥,止渴。
治虚劳肺痿,咳唾脓血,消渴,便秘,风痹,皮肤瘙痒。
①《千金·食治》:"补虚,去诸风痹。
去月蚀疮,添髓补中填骨。
"
②《唐本草》:"主风邪痹气,通润骨髓,可为摩药,功优于酥。
"
③《日华子本草》:"止惊悸,心热,头疼,明目,敷脑顶心。
"
④《本草衍义》:"润养疮痂。
"
⑤《随息居饮食谱》:"润燥充液滋阴,止渴耐饥,养营清热。
"
内服:溶化冲。
外用:涂摩。
①治一切肺病咳嗽脓血及唾血不止:好酥三十斤,三遍炼,停职凝,当出醍醐,服一合,日三服,瘥止。
②补虚,去风湿痹:醍醐二大两。
暖酒一杯,和醍醐一匙服之。
③治中风烦热,皮肤瘙痒:醍醐四两。
每服酒调下半匙。
出自《雷公炮炙论》。
1.《雷公炮炙论》:醍醐,是酪之浆,凡用以重绵滤过,于铜器煮三、两沸。
2.《唐本草》:醍醐,生酥中,此酥之精液也。
好酥一石,有三、四升醍醐,熟杵炼,贮器中,待凝,穿中至底,便津出得之。
药材基源:为牛乳制成的食用脂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lk
生态环境:1.其性格温驯,生长较快。
食植物性饲料。
资源分布:1.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2.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
1.黄牛,体第1.5-2m,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
体格强壮结实,头大额广,鼻阔口大,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基间皮肤硬而光滑,无毛,称为鼻镜。
眼、耳都较大。
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角之长短、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
四肢匀称,4路,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着地,称悬蹄。
尾较长,尾端具丛毛,毛色大部分为黄色,无杂毛掺混。
2.角较长大面扁,上有很多任务发纹,颈短,腰腹隆凸。
四肢较短,蹄较大。
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
体色大多灰黑色,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
醍醐一般组成为:水分73g,蛋白质2.9g,脂肪20g,碳水化合物4g,灰分0.6g,钙97mg,磷77mg,铁0.1mg,硫胺酸0.03mg,核黄酸0.14mg,烟酸0.1mg,抗坏血酸微量,维生素A830 u。
脂肪是醍醐的主要成分,其中含饱和脂肪酸:丁酸、已酸、辛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以及油酸。
此外尚含有二羟基硬脂酸、花生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肺经
味甘;性凉
脾虚湿盛者禁服。
滋阴清热;益肺止血;止渴润燥。
主虚劳烦热惊悸;肺痿咳腔血;消渴;便秘;风痹;皮脸瘙痒
内服:烊冲,适量。
外用:适量,涂摩 。
①治一切肺病咳嗽脓血及唾血不止:好酥三十斤,三遍炼,停取凝,当出醍醐,服一合,日三服,瘥止。
②补虚,去风湿痹:醍醐二大两。
暖酒一杯,和醍醐一匙服之。
③治中风烦热,皮肤瘙痒:醍醐四两。
每服酒调下半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