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女儿菜,清明草,细叶鼠曲草,父子草;小地罗汉、小叶金鸡舌、白招曲,小火草,野清明草,毛水蚁、雷公青、菠萝草,叶下白、锦鸡舌、白草仔、小白根菊,乌云盖雪、棉花草。
《质问本草》
为菊科植物日本鼠曲草的全草。
花后采收,晒干。
生于荒地、路旁、田边、林缘。
分布华东、西南各地。
多年生草本,花时高8~25厘米。
茎纤细,多数,丛生,有白色绵毛。
基部叶呈莲座状,线状倒披针形,长2.5~10厘米,宽4~7毫米,先端钝,具尖头,基部窄细,全缘,花后不落,上面绿色或稍有白色绵毛,下面有白色绒毛;茎部叶逐渐短小,线形,长2~2.5厘米,宽2~4毫米。
头状花序多数,簇生于顶端;苞片3列,暗棕色,外列苞片椭圆形,内列苞片狭长椭圆形;全部为管状花,棕红色,长约3.5毫米;外围数列,雌性,花冠狭窄如线;中央数列为两性花,花冠细长,先端5裂;雄蕊5,聚药,花药基部箭形;雌蕊1,柱头2裂。
瘦果椭圆形,长约1毫米,有细点;冠毛1列,纤细租糙。
花期4~5月。
①《泉州本草》:"入肝、小肠二经。
"
②《闽东本草》:"入肺、肝、脾三经。
"
甘,凉。
①《福建民间草药9:"甘,平,无毒。
"
②《四川中药志》:"甘淡,微寒,无毒。
"
③《重庆草药》:"味涩,性微寒,无毒。
"
解表,清热,明目,利尿。
治感冒,咳嗽,头痛,喉痛,目赤翳障,小便热闭,淋浊,白带,痈肿,疔疮。
①《分类草药性》:"治咽喉火痛,白浊,崩带。
和肝食能明目。
"
②《福建民间草药》:"明目益肝,利尿解热。
"
③《广西中药志》:"治一切眼科内外障,金疮伤口。
"
④《四川中药志》:"治咳嗽痰多,风寒骨节疼痛。
"
⑤《湖南药物志》:"治百日咳,白带。
"
⑥《闽东本草》:"祛风解表,化痰止咳。
治伤风感冒,头痛目赤,咳嗽。
"
内服:煎汤,鲜者1~3两;或捣汁。
外用:捣敷。
①治伤风感冒,咳嗽气喘,肺痨久咳,目翳,口疮,疳积:天青地白,水煎服。
②预防中暑:细叶鼠曲草一两。
水煎当茶饮。
③治咽喉热结作痛;天青地白一至二两。
加红糖、开水炖服。
④治风火亦眼:天青地白二至四两,冰糖一两。
加开水炖服。
⑤治烦躁失眠:天青地白二至四两。
水煎服,每日二次。
⑥治小便热闭不通:天青地白二至四两。
和第二次淘米水捣烂绞汁服。
⑦治火淋:天青地白,煎水煮耢糟服。
⑧治小儿黄疸:天青地白五钱至一两。
洗净,捣烂绞汁,入冰糖少许,炖热温服,日二次。
⑨治小儿惊风:天青地白五至八钱。
酌加水煎,冲朱砂服。
⑩治痈肿以及无名肿毒:天青地白和饭粒,捣烂敷患处。
⑾治乳房红肿:天青地白,捣烂外敷。
⑿治疔疮红肿:天青地白一握。
加红糖捣敷。
⒀治蛇伤:天青地白一握。
调猪油捣敷。
毛女儿菜、清明草、细叶鼠曲草、父子草、小地罗汉、小叶金鸡舌、白招曲、小火草、野清明草、毛水蚁、雷公青、菠萝草、叶下白、锦鸡舌、白草仔、小白根菊、乌云盖雪、棉花草、神仙眼镜草、磨地莲、兄弟草、翻底白
出自《质问本草》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细叶鼠曲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naphalium japonicum Thunb.
采收和储藏:春季开花后采收,晒干或鲜用。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路旁及田埂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华中、西南及台湾。
细叶鼠曲草 一年生草本,花时高8-28cm。
茎纤细,多数,丛生,密被白色绵毛。
基部叶莲座状,花期生存,条状倒披针形,长2.5-10cm,宽4-7mm,先端具小尖,基部渐狭,全缘,上面绿色,被疏绵毛或无毛,下面密被白色绒毛;茎生叶向上渐小,条形,长2-3cm,宽2-3mm,基部有极小的叶鞘。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端密集成球状;总苞钟状,长约5mm,宽4-5mm;总苞片3层,红褐色,干膜质,先端钝,外层总苞片宽椭圆形,内层长圆形;花全部结实,外围雌性花的花冠丝状,中央两性花的花冠筒状,上部粉红色,5齿裂。
瘦果长圆形,长约1mm,有细点;冠毛1列,白色。
花期4-5月。
根含鞣质、黄酮甙及糖类。
肺;肝;脾;小肠经
味甘;淡;性微寒
疏风清热;利湿;解毒。
主感冒;咳嗽;咽喉痛;目赤肿痛;淋;浊;带下;疮疡疔;毒;蛇伤;跌打损伤
内服:煎汤,9-30g。
外用:适量,捣敷。
1.《分类草药性》:治咽喉火痛,白浊,崩带。
和肝食能明目。
2.《福建民间草药》:明目益肝,利尿解热。
3.《广西中药志》:治一切眼科内外障,金疮伤口。
4.《四川中药志》:治咳嗽痰多,风寒骨节疼痛。
5.《湖南药物志》:治百日咳,白带。
6.《闽东本草》:祛风解表,化痰止咳。
治伤风感冒,头痛目赤,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