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眼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蛇眼草

拼音注音
Shé Yǎn Cǎo
别名

雨过天晴、大麻草、粉草、鸢尾叶凤尾菊

来源

菊科风毛菊属植物线叶风毛菊Saussurea romuleifolia Franch.,以全草入药。
秋末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

辛、苦,凉。
有小毒。

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解毒,消积。
用于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小儿疳积;外用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2~3钱。
外用适量,根研粉调香油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蛇眼草

拼音注音
Shé Yǎn Cǎo
别名

大麻草、粉草,雨过天膏,鸢尾叶风毛菊。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菊科植物线叶风毛菊全草
秋末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
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35厘米。
根肥大,短粗,圆锥形,有细须根。
叶基出,基部密被纤维状物,叶片线形,长15~30厘米,宽约0.5~1厘米,两面有白色柔毛,下面尤密。
头状花序,径3~4厘米,单生于短的花茎顶端,外有紧密排列的总苞片,花茎密被白色丝状长绒毛;花紫色,管状。
瘦果秃净,冠毛刺毛状。
花期夏季。

性味

《云南中草药选》:"苦,凉。
"

功能主治

①《云南中草药选》:"解毒,散瘀,止痛。
治风湿麻木,关节痛,跌打损伤,高热。
"

②《云南中草药》:"解毒消积。
治蛇咬伤,小儿疳积。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外用:研末香油调敷。

摘录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蛇眼草

拼音注音
Shé Yǎn Cǎo
别名

雨过天青、大麻草、粉草

英文名
Herb of Irisleaf Saussurea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线叶风毛菊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romueifolia Franch.

采收和储藏:秋、冬间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3200m的高山草地或疏林、多石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等地。

原形态

线叶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高10-30cm。
根肥大,粗壮,紫黑色,圆锥形,略弯曲,深入地下长达10cm余,根颈处密生纤维状枯叶残存物,有纤维须根。
茎直立,密被绢状长柔毛,有腺毛。
基生叶丛生,叶较硬质,必集于基部,叶片线形,长15-30cm,宽2-5mm,先端尖,边缘全缘而内卷,下面被灰白色柔毛,叶基部密生绒毛状长毛。
头状花序,直径3-4cm,单生于短花轴茎顶端,外有紧密排列的总苞片,花轴必被白色丝状长绒毛;总苞片多层,披针形,边缘有疏锯齿或全缘;花紫色,全部管状,长25-28mm,有腺点;雄蕊着生于花冠上;子房下位。
瘦果,长4-5mm,具纵棱,紫黑色,无毛,有斑点;先端有小冠,冠毛污白色,外层粗糙毛,短,内层羽状,长2-3cm。
花期夏季。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解毒;散瘀止痛。
主风湿麻木;关节炎疼痛;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外用:适量,研末,香油调敷。

各家论述

1.《云南中草药选》:解毒,散瘀,止痛。
治风湿麻木,关节痛,跌打损伤,高热。

2.《云南中草药》:解毒消积。
治蛇咬伤,小儿疳积。

摘录
《中华本草》
Processed in 0.045106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