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虾花、白花草、白花香草、白花臭草、柠檬菊、七星菊、白毛苦、猫屎草、脓泡草、胜红药、消炎草
菊科胜红蓟属植物藿香蓟Ageratum conyzoides L.,以全草或叶及嫩茎入药。
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辛、微苦,凉。
祛风清热,止痛,止血,排石。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喉炎,急性胃肠炎,胃痛,腹痛,崩漏,肾结石,膀胱结石;外用治湿疹,鹅口疮,痈疮肿毒,蜂窝织炎,下肢溃疡,中耳炎,外伤出血。
0.5~1两。
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或干品研末撒敷患处,或绞汁滴耳,或煎水洗。
咸虾花、臭垆草,白花草、咸虾草、路遇香,猫屎草,脓泡草,白毛苦、毛射香,白花臭草,绿升麻,胜红药、广马草、水丁药、鱼眼草、油贴贴果,消炎草、臭草,紫花毛草。
《福建民间草药》
为菊科植物藿香蓟的全草。
夏、秋采收,除去根部,晒干。
野生于荒地。
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一年生草本,被粗毛,有特殊气味,高30~60厘米。
茎直立,多分枝,绿色稍带紫色,叶卵形,对生,上部互生,长5~13厘米,基部钝或浑圆,罕有为心形的,边缘有钝齿。
头状花序小,直径罕有达6毫米的,为稠密、顶生的伞房花序;总苞片矩圆形,突尖,背部有疏毛;小花蓝色或白色,全部管状,先端5裂。
瘦果黑色,具芒状鳞片形冠毛。
花期夏季。
含黄酮甙、氨基酸、有机酸、挥发油。
无羁萜、β-谷甾醇、豆甾醇、氯化钾。
《泉州本草》:"入肺、心包二经。
"
辛苦,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苦辛,温。
"
②《贵州植药调查》:"辛微苦,平。
"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微苦,凉。
"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痈疽疮疖,外伤出血。
①《福建民间草药》:"消痈,逐瘀,解毒,杀虫。
治鱼口便毒,筋骨扭伤肿痛,喉蛾。
"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咽喉,为喉科专药。
治一切咽喉证状,痈疽肿毒。
"
③《广东中药》Ⅱ:"治子宫脱垂,子宫肿瘤。
"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外伤出血,疮疖,湿疹。
"
内服:煎汤,0.5~1两;或捣汁。
外用:捣敷或研末吹喉。
①治喉症:胜红蓟鲜叶一至二两。
洗净,绞汁。
调冰糖服,日服三次。
或取鲜叶晒干,研为末,作吹喉散。
②治痈疽肿毒:胜红蓟全草洗净,和酸饭粒、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③治鱼口便毒:胜红蓟鲜叶四两,茶饼五钱。
共捣烂,加热温敷。
④治筋伤骨扭肿痛:干胜红蓟全草一握,放在炉火中烧烟熏之。
⑤治感冒发热:白花草二两。
水煎服。
⑥治外伤出血:白花草适量,捣烂,敷患处。
⑦治疮疖成脓未溃:白花草、黄糖少许。
捣敷患处。
⑧治崩漏,鹅口疮,疔疮红肿:胜红蓟三至五钱。
水煎服。
⑨治疟疾,感冒:广马草干品五钱至一两。
水煎服,日服二次。
⑩治风湿疼痛,骨折:鲜广马草捣烂敷于患处。
白花草、脓泡草、绿升麻、白毛苦、毛射香、白花臭草、消炎草、胜红药、水丁药、鱼腥眼、紫红毛草、广马草
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藿香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geratum conyzoide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除去根部,鲜用或切段晒干。
生于山谷、山坡林下或林缘,荒坡草地常有生长。
我国社会、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常有栽培或逸为野生。
藿香蓟 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
茎直立,多分枝,较粗壮,茎枝淡红色,通常上部绿色,具白色尖状短柔毛或长绒毛。
叶对生,部互生,叶柄长1-3cm,生白色短柔毛及黄色腺点;叶片卵形,长5-13cm,宽2-5cm,上部叶及下部叶片渐小,多为卵形或长圆形,叶先端急尖,基部钝或宽楔形,边缘钝齿。
头状花序小,于茎顶排成伞房状花序;花梗长0.5-1.5cm,具尖状短柔毛;总苞钟状或半球形,突尖;总苞片2层,长圆形披针状长圆形,长3-4mm,边缘撕裂;花冠淡紫色,长1.5-2.5cm,全部管状,先端5裂。
瘦果黑褐色,5棱,冠毛膜片5或6个,长1.5-3mm,通常先端急狭或渐狭成长或短荒状。
花、果期全年。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气候、向阳土壤。
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较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
3-4月播种。
在整好的地上,开1.3m,宽的畦,按行、株距各约25cm,开穴,深约3cm,1hm2用种子7.5kg,拌成种子灰,撒在穴里,上盖草木灰至不见种子灰为止。
也可以育苗移栽,3-4月撒播育苗,当苗高10-13cm时,选雨后移栽,每穴栽苗3-4株,栽后施清淡人畜粪水。
田间管理 直播的在苗出齐后除草,并施清淡人畜粪水提苗。
当苗高10-13cm时匀苗、补苗。
每穴留苗2-3株,并行浅薅、追肥。
至6月再行中除、追肥1次,肥料以人畜水为主,也可施氮素化肥。
育苗移栽的在栽活后渚耕、追肥1次,至6-7月再进行1次。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蛞蝓,可在早晨撒石灰粉防治。
全草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胜红蓟黄酮A、B、C,川陈皮素,甜橙素,钓樟黄酮B,5-甲氧基川陈皮素,5,6,7,8,5-五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酮,5,6,7,5-四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酮,56,7,3,4,5-六甲氧基黄酮,5,6,7,8,3-五甲氧基-4-羟基黄酮,5,6,8,3,5-六甲氧基-4-羟基黄酮[1],槲皮素,山柰酚-3-芸香糖甙,山柰酚-3,7-双葡萄糖甙[11]。
全草还含有生物碱:石松胺,刺凌备草碱[2],及三萜类化合物:无羁萜,,豆甾醇[3]。
所含挥发油的成分中有胜红蓟色烯,香豆精,β-丁香烯,7-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烯[4]和去甲氧基胜红蓟色烯[10]。
地上部分含有多种色烯类化合物:7-甲氧基-2,2-二甲基色原烯,7,8-二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烯,7-甲氧基-8-乙酰基-2,2-二甲基色烯,6--7-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烯[6--7-methoxy-2,2-dimethlchromene],6--7-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烯[6--7-methoxy-2,2-dimethylchromene],6--7-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烯[6--7-methoxy-2,2-dimethylchromene],6-乙烯基-7-氧基-2,2-二甲基色烯,6-当归酰氧基-7-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烯[5],7-甲氧基-2,2-二甲基色烯,胜红鲁色烯[6]及黄酮类化合物:5,6,7,8,9-五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酮[6],5-甲氧基川陈皮素[7],山柰酚、槲皮素[8],5,6,7,8,5-六甲氧基黄酮[2,9]。
此外,地上部分还含有旋芝麻素,丁香烯氧化物[5],7-豆甾烯-3-醇,延胡索酸,咖啡酸[8].
胜红蓟中得到的精油在本碟法试验中表现出抗菌活性[1]。
味辛;微苦;性凉
清热解毒;止血;止痛。
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咯血;衄血;崩漏;脘腹痛疼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痈肿疮毒;湿疹瘙痒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或感想末;或鲜品捣敷汁。
外用:适量,捣敷研末吹喉或调敷。
①治喉症:胜红蓟鲜叶一至二两。
洗净,绞汁。
调冰糖服,日服三次。
或取鲜叶晒干,研为末,作吹喉散。
②治痈疽肿毒:胜红蓟全草洗净,和酸饭粒、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
③治鱼口便毒:胜红蓟鲜叶四两,茶饼五钱。
共捣烂,加热温敷。
④治筋伤骨扭肿痛:干胜红蓟全草一握,放在炉火中烧烟熏之。
⑤治感冒发热:白花草二两。
水煎服。
⑥治外伤出血:白花草适量。
捣烂,敷患处。
⑦治疮疖成脓未溃:白花草、黄糖少许。
捣敷患处。
⑧治崩漏,鹅口疮,疔疮红肿:胜红蓟三至五钱。
水煎服。
⑨治疟疾,感冒:广马草干品五钱至一两。
水煎服,日服二次。
⑩治风湿疼痛,骨折:鲜广马草捣烂敷于患处。
1.《福建民间草药》:消痈,逐瘀,解毒,杀虫。
治鱼口便毒,筋骨扭伤肿痛,喉蛾。
2.《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咽喉,为喉科专药。
治一切咽喉证状,痈疽肿毒。
3.《广东中药》Ⅱ:治子宫脱垂,子宫肿瘤。
4.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感冒发热,外伤出血,疮疖,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