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线草

拼音注音
Shuǐ Xiàn Cǎo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水线草全草
夏、秋采收,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路旁、溪边、旷地、园圃。
分布我国东南、西南各地。

原形态

水线草,又名:伞房花耳草。

一年生、披散、纤弱草本,高15~50厘米,秃净或被粉状微毛。
茎多分枝,无毛或疏被细柔毛。
叶对生,无柄或具短柄;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1.5~3厘米,宽1.5~3.5毫米,边缘粗糙,常向背面卷曲;托叶小,膜质,合生成鞘状,长1~1.5毫米,截头,顶端具短刺毛。
花序腋生,多为2~5朵排列成伞房花序,稀有单生;花序柄线状,长0.6~2厘米;花萼广卵圆形,长约2.5毫米,先端4齿裂,外被细柔毛;花冠漏斗状,白色或淡红色,长2.5毫米,裂片4;雄蕊4;子房2室,花柱线状,略伸出,柱头2裂。
蒴果圆球形,径约2.5毫米,顶端平截,室背开裂,萼宿存。
种子细小,多数。
花期7~9月。
果期9~10月。

本品在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作白花蛇舌草使用,参见"白花蛇舌草"条。

化学成分

含三萜成分、甾醇、内酯、酚性成分、黄酮类,脂肪酸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
治疟疾,肠痈,肿毒,烫伤。

①《植物名实图考》:"洗无名肿毒。
"

②《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治高热,疟疾,癌肿,阑尾炎。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外用:煎水洗。

复方

①治疟疾:水线草、常山、马鞭草各二钱。
混合煎服。

②治烫伤:水线草煎洗。

摘录
《中药大辞典》
Processed in 0.105302 Second , 27 quer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