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草药》
为木犀科植物小蜡树的叶。
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生于高山坡疏林中向阳处。
分布江苏、浙江、河南、陕西、湖北、云南等地。
小蜡树,又名:小白蜡树、小叶女贞。
半常绿灌木,高达2米。
枝坚硬而开展,小枝及花序均具短柔毛。
叶对生,具短柄,近革质,椭圆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2~5厘米,先端钝,无毛。
花无梗,在枝端簇生成长10~20厘米的圆锥状花序,花冠白色,裂片4,与管部等长,药伸出于花冠裂片。
核果蓝黑色。
花期8~9月。
果期10~11月。
本植物的树皮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苦,凉。
清热解毒。
治烫伤、外伤。
①治烫伤:水白蜡适量,或加迎春花叶各等量。
共研细粉,香油调敷患处。
②治外伤:水白蜡、倒板叶、松叶各等量。
煎水洗患处。
退烧:用小叶女贞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续2~3天。
治疗21例,体温多在24小时内下降,白细胞在24~48小时恢复正常,48小时左右咽痛开始减轻。
此药的退烧作用快,且不发汗,不同于一般的解热镇痛药。
注射中未见毒性反应及副作用,但均诉局部疼痛。
《四川常用中草药》
为木犀科植物光叶小蜡树的树皮及叶。
春、秋季采树皮及叶,晒干备用。
生于低山区的路边、林缘、溪边土壤较深厚处。
分布四川、广西等地。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2~3米。
枝条多而短,具黄色卷毛,老枝疏生圆形皮孔。
叶对生;近革质;叶片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全缘,上面光滑,深绿色,下面淡绿色,疏生圆形斑点;具短柄。
圆锥花序顶生;序梗被短柔毛;花白色,具梗;萼略呈钟状;花瓣4,长椭圆形或卵形;雄蕊2;子房2室。
浆果状核果,近球形,蓝黑色,基部具宿萼。
花期5~7月。
果期10月。
《四川常用中草药》:"淡微苦,平。
"
《四川常用中草药》:"清热,降火。
治吐血,牙痛,口疮,咽喉痛,湿热黄水痒疮。
"
内服:煎汤,3~4钱。
外用:煎水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