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高梁、牛毛草、牛毛毡,褐穗飘拂草,片角草。
《贵州民间药物》
为莎草科植物暗褐飘拂草的全草。
8~9月采收。
生于山顶、草地或田中。
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湖南、贵州等地。
多年生草本,秆丛生,高20~40厘米。
叶线形,长5~15厘米,先端急尖,两面被毛。
苞片2~4,叶状,长8~35毫米,被毛长侧枝聚伞花序复出,有多数被毛的辐射枝;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6~10毫米;有花鳞片卵状披针形,被粗短毛,棕色,中脉1条;雄蕊3;柱头3。
小坚果倒卵形,有三棱,淡棕色或白色。
花、果期6~9月。
性平,味辛。
解表,清寒热。
治斑疹伤寒:山牛毛毡一两。
煎水服。
田高粱、牛毛草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药材基源:为莎草科植物褐穗飘拂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imbristylis fusca Benth.[Abildgaardia fusca Nees;F.cinnamometorum Hance]
采收和储藏:6-9月开花期采收,洗净,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丛、田边或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褐穗飘拂草,一年生草本,高15-40cm。
秆丛生,略粗糙,具茎生叶。
叶线形,两面被毛,长5-15cm,宽1-2mm。
苞片2-4,叶状,短于花序,或其中片与花序近等长,两面被毛。
聚伞花序复出或简单,小穗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7mm,先端渐尖,下部2-3鳞片无花,鳞片卵状披针形,长4-5m,深棕色,先端有短尖,中脉1,背面上部有短糙毛;雄蕊3;花柱长4-5mm,基部膨大,柱头3。
小坚果三棱状倒卵形,长约0.9mm,淡棕色,基部渐狭,几无柄,有疣状突起。
花、果期6-9月。
膀胱经
味辛;性凉
清热解表。
主风热感冒
内服:煎汤,15-30g。